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隶属于塔里木板块,包括孔雀河斜坡、英吉苏凹陷、罗布泊凹陷、塔东低凸起以及塔南隆起和塔东南拗陷的北部,约占整个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1960年以前,塔东地区石油地质工作仅限于地面地质调查,所调查的区域包括库鲁克塔格和阿尔金两个地区。区内首次石油勘探工作完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共完钻6口探井,未获油气显示。自塔里木石油勘探指挥部成立至今,在塔东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油气勘探,相继在多口探井获得油气发现,打开了塔东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塔东地区的沉积盖层系统包括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厚度近万米。多期构造活动的改造,总体表现为早古生代拉张裂陷、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新生代稳定沉降。在沉积演化上表现为六个阶段:震旦纪—奥陶纪演化阶段、志留纪—泥盆纪演化阶段、石炭纪—早二叠世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演化阶段、白垩纪演化阶段和新生代演化阶段。沉积环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沉积相带的展布,最终决定了生、储、盖层的时空分布。 在塔东地区已证实有两套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海相的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和陆相的侏罗系烃源岩。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区内油气主要来源于该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是一套煤系源岩,成熟度低,现今仅达到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局部成熟的烃源岩以产低熟的凝析油气为主。中上奥陶统可能是本区一套潜在的烃源层系。 塔东地区储层类型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下志留统、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的碎屑岩储层和震旦系、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储层是主要的储层段。其中,侏罗系和下白垩统内的储层条件较好。下白垩统红色泥岩段和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内的泥岩段是塔东地区的区域盖层,其他泥岩盖层,以及泥质岩夹煤层和致密砂岩盖层都属局部盖层。在研究区内共划分出10套储盖组合,震旦系—古生界和中生界各5套,以中生界储盖组合较好。 总结出三种成藏模式:古生古储早期油气聚集模式、古生新储晚期油气聚集模式、新生新储与新生古储晚期油气聚集模式。优选出7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包括5个古生界有利区带、2个中生界有利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