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下肢闭合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166例患者,采集患者术前Hb值及术后3天患肢静脉超声检查静脉血栓形成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含量值。统计并分析患肢静脉血栓与Hb是否存在关系以及血浆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提前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因下肢闭合性骨折并行手术治疗入院166例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采集患者术前Hb值,根据Hb值分为A组和B组。A组:术前Hb在110-160g/L。B组:Hb在160.1g/L以上。两组术后第3天均行患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2检验、t检验,计算出P值,得出两组间静脉血栓形成有无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阳性例数与血浆D-二聚体ROC曲线图分析了解术后血浆D-二聚体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P值,以P<0.05和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和无显著性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上所有数据均应用IBM公司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edition17.0,SPSS17.0)进行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收集166例患者术前平均Hb水平162.38±22.80g/L,术前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2.17±1.00ug/ml,术后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5.54±1.20ug/ml。A组80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27例,胫骨平台骨折16例,髌骨骨折7例,踝关节骨折14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5.7±14.21岁,平均Hb142.8±10.63g/L,术前血浆D-二聚体平均2.28±0.93ug/L,术后血浆D-二聚体平均5.048±1.06ug/L,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7.5%(38/80),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B组86例,其中股骨干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41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髌骨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8例,男性:49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23±12.93岁,平均Hb180.59±14.40g/L,术前血浆D-二聚体平均2.06±1.06ug/L,术后血浆D-二聚体平均6.01±1.13ug/L,B组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2.09%(62/86),术后出现肺栓塞2例。A组与B组进行2检验,得出P值=0.00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Hb水平增高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浆D-二聚体在ROC曲线图线下面积为47.7%,术前血浆D-二具体值越低完全没有诊断静脉血栓的准确性。术后超声与血浆D-二聚体ROC曲线图分析显示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线下面积在90.6%,其意义为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越高诊断静脉血栓的准确性越高。 结论:1、经过A组与B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患者术前Hb>160.1g/L是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上术前Hb>160.1g/L的患者提前预防及干预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术后超声与血浆D-二聚体ROC曲线图分析显示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越高诊断静脉血栓的准确性越高,对临床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者,可高度怀疑静脉血栓形成者,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为临床及早干预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