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现象其实质是人类思维的概念化。然而语言只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除语言之外的诸如图像,建筑,声音,手势等其它模态中也存在隐喻表征。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把一直囿于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旨在推动概念隐喻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作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新发展,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多数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本文尝试将多模态隐喻置于视觉语法的框架内,以隐喻潜势为切入点,对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类型进行系统化阐述与分类。Kress&Leeuwen(1996)认为图像是一种社会符号,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他们提出了视觉图像(视觉语法)的三种意义,即呈现意义、人际意义和构图意义。本研究以汽车平面广告为语料,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通过三种视觉图像意义的隐喻潜势分析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及类型。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呈现意义包括动作过程及概念过程。前者通过替代常规要素(参与者、过程、环境)实现隐喻潜势;后者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别构建种属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及识别关系,通过并置、融合等手段使多模态隐喻得以实现。(2)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通过空间隐喻“图像-读者关系是拍摄位置”、“信息价值是空间位置”产生隐喻潜势。其中拍摄位置和空间位置的意义来源于人类的生理与文化体验。(3)汽车平面广告中图片-文本的互动及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的互动关系有助于跨域映射的实现。同时多模态隐喻的识解受到特定文化及个人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广告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研究表明视觉语法的视角可以更系统地阐释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就理论互补性而言,其有效结合了系统功能语法及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隐喻研究的范围,并使汽车平面广告及其他多模态语篇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