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的表达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的表达 前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海马在人和动物学习,记忆整合中起重要作用,认知障碍与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缺失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有报道说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还有相关国外报道表明动物和人类Aβ表达是神经元的急性反应,并引发瀑布样反应导致Aβ样病理改变。另外,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ysynaptic densities-95,PSD-95)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p、PSD-95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为临床防治提供理化基础。 材料与方法 全部实验动物48只,2-3月体重100~130克(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6)、②假手术组(n=6)、③缺血再灌注组(n=36)③组对应有(6h、1d、2d、3d、5d、7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n=6。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参照Longa报道的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A闭塞/再灌注模型。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6h、1d、2d、3d、5d、7d。在不同时间点,大鼠在10%水合氯醛(0.3g/kg)腹腔麻醉下左心室插管,在4%多聚甲醛灌流取脑,固定,浸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和Aβ、PSD-95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DAB显色)。光镜下半定量计数100μm长度内的海马CA1区结构完整的正常锥体细胞数,利用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量Aβ、PSD-95阳性染色相对吸光度值(A值)。所获得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初编小学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MATs),对测验条目做项目分析,对测验信、效度做初步检验,旨在为学校的教育决策、学生的发展评估、临床的诊断评估、社会的监控评价等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SLE发病机制到现在尚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