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选用12只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按体重接近配对原则分为4组,每组3只,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5天,依次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本试验分两部分,分别通过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SARA发生、发展过程中丁酸和IGF-1对瘤胃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第一部分(体外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诱导阶段瘤胃上皮细胞DNA浓度,瘤胃液VFA浓度和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的变化以及瘤胃上皮IGF-1与IGF-1受体(IGF-1R)的表达水平,来研究SARA发生过程对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IGF-1系统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上皮细胞DNA浓度逐渐增加,当NFC/NDF比为1.63时,DNA浓度达到峰值,当二者比值为2.58时,DNA浓度下滑到试验初期;同时,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丙酸、丁酸含量也呈增加的态势,且当SARA发生时,丁酸浓度巨幅增大(P>0.01);IGF-1和IGF-1R含量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均呈上升趋势(P<005),SARA发生时,两者的含量显著高于诱导期(P<0.01),且其表达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第二部分(体内试验):采取正常饲喂(NFC/NDF为1.02)的奶山羊瘤胃后腹盲囊上皮进行细胞培养,试验组分别经不同浓度的IGF-1和丁酸钠处理,24小时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测定各试验组细胞周期来研究IGF-1和丁酸钠对瘤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25ng/ml和50ng/ml IGF-1处理后,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而处于Go-G1期细胞含量显著下降,表明IGF-1有助于瘤胃上皮细胞DNA的合成,促进其增殖。经不同剂量的丁酸钠处理后,瘤胃上皮细胞处于S期和G2-M期百分含量显著下降,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增加(P<0.01),表明丁酸钠抑制瘤胃上皮细胞的增殖。经IGF-1和丁酸钠共同处理后的瘤胃上皮细胞,处于S期和G2-M期百分含量急剧升高,且高于IGF-1试验组,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但是当二者浓度过高时,处于Go-G1期的细胞百分含量反而大幅增加。表明适宜浓度的IGF-1和丁酸钠对瘤胃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协同作用,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上述结果表明:日粮NFC/NDF比增加可促进瘤胃上皮IGF-1合成及瘤胃液VFA含量的增加,尤其是丁酸浓度的升高,而适宜浓度的IGF-1和丁酸有助于瘤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其DNA的合成,但当IGF-1和丁酸浓度过高时,则抑制瘤胃上皮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