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犁种马场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境内草地资源丰富,垂直分布特征明显,生产潜力大。但由于长期的超载过牧和有限的草地承载力,草地严重退化,畜牧业生产效益一直低下。研究区在2010年以系统耦合和生态置换为指导思想,进行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变四季游牧为暖季放牧(124d)、冷季舍饲(241d),将天然草地划分为禁牧区和暖季放牧草地,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实行以草定畜。本文在实地调查草地资源和畜牧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优化利用草地资源的草畜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暖季放牧时冬、夏草场均出现超载现象,超载率分别为9.88%、30.61%。按照草地类型垂直分布的特征,对现有暖季利用的夏草场和冬草场,进行时间和空间的重新配置,划分为晚春至初夏(5月20日~7月5日)、夏(7月6日~8月22日)、秋(8月23日~9月20日)三个利用时段,实行由低山到高山,再由高山到低山的梯度轮牧。在轮牧方式下,每个利用时段草地的载畜能力都能保持133255羊单位,且不存在超载问题,草畜均达到平衡。运用线性规划法从农作物种植面积及结构、牲畜数量、畜种结构、畜牧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对人工种植地和家畜生产系统进行优化配置。调整后,羊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畜数量与现状基本持平。冷季舍饲饲养量达到191177羊单位,比现有系统增加了11598羊单位。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青贮玉米、苜蓿、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26%、90.32%、3.72%和1.70%。调整后冷季舍饲的产投比为2.87:1,净产值为69725981.70元,相比于现行系统下冷季舍饲增加了60.58%。可见,研究区以种植业服务于畜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能取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