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安、洛阳是唐代的政治中心,治安的好坏关系到政权的安危和社会的安全,因此,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加强治安的管理、用以防范和打击犯罪。唐代的夜禁制度便是这一行为的体现。唐代夜禁制度以街鼓为特征,晓鼓响起标志着长安城一日的开始,而暮鼓声动则意味着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来临。因此,街鼓的响动是长安城特有的一种时间信号,反映着唐代京城生活的正常节奏。暮鼓之后的都城看似极为平静,但在夜幕的掩盖下,各种以神灵鬼怪为主角的故事在两都纷纷上演。这些故事固然不见于正史的记载,甚至内容未必信实,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唐人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他们所思、所想、所喜、所惧。现实之白天世界和灵异之夜晚世界共同构成了长安、洛阳二城市文化。长安人口众多,但人口稠密的里坊主要集中在都市的北部,那些人烟稀少的里坊和荒蛮的城郊就成为唐代小说类作品中神仙鬼怪出没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这些寄身于都市的神仙鬼怪,严格遵守城市作息制度,其职权和界域还有时间上的限定,这种神域鬼界的“都市化”既是都市生活繁华的结果,又是隋唐民间信仰的独特之处。“兰陵坊”类故事便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此,本文将夜禁制度与唐代笔记小说沟通起来,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及近人关于唐代夜禁制度与两京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以《太平广记》中所记载的发生在夜禁时段内的两京灵异故事为研究对象,以期从另一个视角对唐代的鬼神世界及民间信仰做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