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及裂缝检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油气藏是重要的油气藏之一,而由垂直定向排列的裂缝所引起的各向异性的介质——HTI介质则是裂缝性油气藏中重要的研究对象。由于垂直裂缝所引起的方位各向异性,使得裂缝介质的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产生差异。本文则通过裂缝引起的这些差异对裂缝的发育方位、发育强度或密度进行预测。本文从通过AVO正演分析入手,研究裂缝介质中方位各向异性所引起的方位振幅差异、方位速度差异及横波分裂现象,为裂缝预测奠定理论依据,通过正演分析得到一下认识:(1)对于若各向异性HTI介质,反射纵、横波的振幅、纵波走时和纵波速度随观测方位的变化都近似为一个椭圆;(2)可以通过椭圆的长短轴来判定裂缝发育方向及发育强度等裂缝属性;(3)利用振幅检测裂缝敏感度更优于利用速度进行检测;(4)根据方位走时“椭圆”特性可以校正裂缝介质所引起的方位动校正剩余时差;(5)转换横波对裂缝的敏感性比反射纵波的高,且转换横波对与裂缝中油气的敏感度也更高。这些研究分析结果为裂缝的预测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根据从而研究与实现对HTI介质裂缝预测的方法——(1)根据方位振幅变化规律实现RVA法预测裂缝:采用Ruger(1998)提出的弱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近似反射系数公式推导出反演公式用于反演裂缝参数。(2)根据方位速度变化规律实现VVA法预测裂缝:根据裂缝性地层的纵波速度随方位变化的公式作为反演的依据,利用纵波方位“椭圆”预测裂缝的发育方位及强度;(3)根据横波分裂现象实现转换波旋转分析法预测裂缝:通过对单源、两分量的转换波波剖面资料进行坐标旋转,将采集坐标旋转到与自然坐标一致,达到分离快慢横波及预测裂缝的目的。并且在实现的基础上加以理论模型方法正确性和适应性的验证。
其他文献
郯庐断裂带是贯穿我国东部NNE走向的一条深大断裂。郯庐断裂带安徽江苏段穿过了大别造山带、苏鲁造山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合肥盆地。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及变形特
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世界油气探明储量的50%以上及产量的60%以上都存在于碳酸盐岩储层中。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深入和勘探水平的不断提升,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
大地电磁(MT)测深方法是一种将天然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一直以来在地球物理勘探以及地壳和上地幔的大尺度构造的基础研究中很重要的应用。传统的MT测深方法
近地表以及地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加剧了地震波场的多样性,严重的影响地震记录的质量,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带来了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震源压力脉冲会通过近地表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重大的损失。川滇及其邻区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历史震例资料丰富,尤其是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