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全面恢复业务,到2006年实现保费收入5641.44亿元,近三十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三十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国保险业所实现的增长是令人瞩目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虽然随着保险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保险市场在市场体系、思想观念、经营管理、法制建设与保险监管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逐步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在增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却并未随着保险规模的跳跃性增长而得到解决。现阶段,保险业结构上的不合理正成为保险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我国保险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就是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针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地区的区域保险发展情况进行讨论分析,文章首先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保险差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定性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选取几点,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初次计量分析来衡量各个因素对保险密度的影响。由于所得计量结果并不十分满意,笔者将心理帐户的概念首次引入造成区域保险差别的因素讨论中,并修改原有模型,利用新模型再次进行计量分析,进而得到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最后文章在基于两地区区域保险差别的实证研究和造成这种差别的计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进两地区区域保险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