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完善,政府开始职能改革,逐步由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成为重要工程。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快速上升,政府门户网站成为电子政务的显著代表,也成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纽带。由于公众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主要对象,政府在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时必须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用户需求分析,为用户提供有用的、可靠的信息与服务,让公众能够获取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公共服务。文章研究的重点是从公众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公众接受度模型,研究影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度的因素,提出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为了确定文章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学者有关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现状进行总结。为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阐述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的内涵、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概念、特点、分类、对象、内容结构和功能定位以及电子政务公众接受度理论等。然后通过借鉴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期望差异值理论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选取内部相关变量: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安全信任感、公众互动参与,外部相关变量:社交影响、宣传培训、服务质量、计算机自我效能、信息共享质量和政府信任;提出相关理论假设,构建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公众接受度模型,并进行相关量表设计。最后选取常德市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验证模型,提出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社交影响和政府信任因素对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没有得到验证,文章选取的其余变量均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公众接受度,本次研究的结果对于政府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公众接受度和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