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砂土液化地区PHC管桩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简称PHC管桩)在高层建筑及软土地基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地区(如福建省福州、泉州及莆田等地区)的商住楼房中,凡采用桩基础的,绝大多数都选用这种桩型。然而,PHC管桩属薄壁混凝土构件,其延性、抵抗水平及弯曲荷载的能力较差,地震发生时在砂土液化区PHC管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能更深入的了解沿海砂土液化地区PHC管桩在地震条件下的动力反应及PHC管桩-土间动力相互作用特性,本文开展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PHC管桩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地基,特别是液化地基中PHC管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性能;研究了桩周土压力、桩身加速度峰值等动力反应。试验表明:当输入波频率与PHC管桩-上部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上部结构反应更为强烈,桩-土间动力相互作用也更剧烈;当砂土液化后,液化处桩-土间土压力较小,即液化条件下砂土对PHC管桩横向约束较小,但还是存在一定约束作用;土体液化后上部结构横向位移明显增大;加速度峰值沿桩身分布的最大值会出现在液化区域。(2)通过桩身应变换算出桩身弯矩,研究了 PHC管桩在不同条件下桩身弯矩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单层还是有上覆粘土层的砂土地基中,砂土层中PHC管桩桩身弯矩峰值分布均呈现自下而上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当模型砂土上覆一层粘土层时,在土层交界处会出现桩身弯矩峰值突变;但随着液化的进行,砂土层中弯矩峰值的最大值会出现在液化区域,砂土液化区域的弯矩峰值的最大值也越来越大。(3)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 PHC管桩的动力p-y曲线,重点讨论了动力p-y曲线在液化条件下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孔压比也相应增加,当孔压比增加到0.4后,土体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软化,土体侧向刚度有所降低;当孔压比增加到0.6后,饱和砂土开始液化,此时土体对PHC管桩的横向约束显著减弱,即侧向刚度有所减小,但未完全消失。随着砂土的液化,主要耗能不再只是集中在桩的上半段,耗能区域逐渐下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将课外科技活动融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使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从课程设计题目、内容、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就从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形式、治理能力四个维度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构成社会治理的四
专业认知实习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实践课。针对首次开设时需要考虑的认知实习的各个方面,论文从认知实习目的、认知实习内容、认知实习要求、认知方式、考核方
无论如何,房产税的征收方式必须以降低房价房租为目的。近来,有关中国房产税是否正式出台,引起了各方的热议,这关乎“居者有其屋”的民生大计,也涉及中国经济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