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雀》中的隐喻认知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女作家唐娜塔特历时11年于2013年创作出长篇小说《金翅雀》并于2014年荣获普利策小说奖。《金翅雀》是一部成长式小说,以金翅雀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因恐怖袭击博物馆而丧失母亲,但意味获得一副荷兰画后所经历的种种遭遇。  为了使读者能够准确、清楚地理解《金翅雀》,本文从认知角度研究《金翅雀》中隐喻的使用情况,从而证明隐喻在《金翅雀》中的重要性以及隐喻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小说通过采用大量的隐喻来深化主题,突出主旨。本文结合概念隐喻理论,采取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金翅雀》中的隐喻,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三种隐喻,《金翅雀》中的隐喻是怎样分布的?  2)《金翅雀》中的隐喻是怎样烘托主题的?  3)作者在《金翅雀》中选择隐喻的理据是什么?  本研究通过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方法中的三大步骤:识别、理解和解释,把《金翅雀》中的隐喻进行统计和整理,获得300个隐喻,归纳出8类结构隐喻,分别是失去、时间、船和水、思想、注意、战争、新闻和其他;5类方向隐喻,分别是长大、醒来、感情高涨、感情低落和其他;3类本体隐喻,分别是实体隐喻、容器隐喻和拟人。结构隐喻占所有隐喻的42.3%;方向隐喻占21.3%;实体隐喻占39.2%。分布结果为研究隐喻和主题的关系以及作者选择隐喻的理据作好了准备。  本文从爱的渴望,生活的迷茫和艺术的拯救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了隐喻和主题的关系。结构隐喻、方向隐喻和本体隐喻的使用极大的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把故事的情节一步步推上了高潮,从而使小说条理清晰、简单易懂。  本文从认知和语境两个方面剖析了小说作者选择隐喻的理据。小说作者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小说作者所持有的信念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他对隐喻的选择。此外,文化在文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小说当中的隐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熟知美国文化,甚至还能了解一些中国文化。语言环境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通过对语言环境的分析,读者可以对本文的结构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手段对《金翅雀》的隐喻分布、理据的选择及其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探究;这也为分析其他饱含隐喻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结合而成的女性主义翻译成为了当前翻译研究一个日益突出的发展方向,同时涌现出了大批女性主义翻译家和批
词汇作为语言中的主要部分,它对于语言学习者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系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与此同时,词
闪避回答作为语用策略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视角对中美外交新闻发布会中闪避回答的异同进行尝试性研究。1950年尼克尔森在《外交》一书中提出
吸血鬼是西方文化和文学,尤其是哥特小说中最具生命力和最受欢迎的人物形象之一。迄今为止,它经历了从恐怖冷血到感性且人性化的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畅销作家安妮·赖斯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