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冲击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危机过后,虽然进出口贸易额均有一定程度回升,但是受原材料、劳动力、汇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虽然我国仍保持着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但对外贸易的发展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然而,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限制了其对国际贸易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的促进作用,必须结合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境电商的应用实践,全面深入地研究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的利弊影响。这有利于发现并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便于充分利用跨境电商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理论与数据结合分析法、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层面。首先分析跨境电商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即交易成本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价值链。此外,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冲击,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并总结出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将从以供给为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2)实践层面。首先,通过分析跨境电商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发展特征,发现运用跨境电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其次,结合阿里巴巴“速卖通”和“一达通”的案例,阐述跨境电商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即跨境电商能够创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运作模式,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营效率;能够重组国际贸易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经济。结合案例,从创新对外贸易运作模式和重构外贸企业产业链两个角度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消极影响:侵犯知识产权引发纠纷和争议,平台评价机制缺陷带来信用风险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国家、平台、企业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