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曾经”及其同义词习得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考察了“曾经”及其同义词的句法功能,就“曾经”与“已经”而言,二者共性与差异并存:都能够同动态助词“了、着、过”共现,但“曾经”多与“过”共现,“已经”多与“了”共现;都倾向于同非光杆形式的形容词共现,都可以前加单音副词。此外,虽然二者都可以通过“没(有)”进行否定,但“已经”还可以直接后接否定副词,而“曾经”不可以。二者与名词性短语的共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且“曾经”能够充当句首状语,“已经”也不能。就“曾”与“已”而言,二者差异较大,在与光杆动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及否定副词“不”的共现的方式都不相同。最后,就单双音节词而言,“曾、曾经”的差异除语体外,更重要的是“曾经”的句法功能不断拓展,可以同名词性短语共现,也可以充当句首状语,而“曾”内部结构非常稳定,无上述功能,但是“曾”更易前加副词,特别是否定和疑问副词,“曾经”则无此功能。“已、已经”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与名词性短语、单音副词和单音动词或形容词的共现方面。基于本体研究和工具书、大纲及教材的释义情况,我们又分析了外国学生对本组词的习得情况,从正确用例的使用情况来看,“已经”是外国学生习得情况最好的词语,而“曾、已、曾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出不足。偏误用例方面,双音节“曾经、已经”的偏误率都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误代、误加、错序、遗漏上的情况各有自身特点。“曾经”在误代方面,主要是与时间、频率副词的误代以及本组词内部的误代。而误加、错序上大多都是“曾经”自身的误加和错序,对应的遗漏是助词“过”和句内相关成分。“已经”的偏误以遗漏为最,遗漏的都为句内的相关成分,并非“已经”自身。与之相应的是误加,误加的多为“已经”自身。再看误代,主要是“已经”和“就”的混淆。最后是错序,以“已经”自身和“已经”所在的谓语部分的错序为主。而单音节“曾、己”的偏误率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习得情况一般。“曾”的偏误以遗漏为最,遗漏的大多也是助词“过”。其后是误代,主要以与时间、频率副词的误代及本族词内部的误代为主。误加和错序的话,多是“曾”自身的误加和错序。“已”的偏误类型主要是误代和误加,误加主要就是“已”自身的误加,而误代主要是“已”与相似副词如“就、才”的混淆。最后,针对上述用例情况和现行工具书、大纲及教材对本组词的收录缺憾,我们建议,首先编者在编纂的过程中要关注“曾经、已经”的同义单音节词“曾、已”的存在,它们也是外国学生习得的难点,应当进行收录与编排。其次,词典和教材要做好本组词的例释工作,简单具体,不仅局限于与动词性短语的共现,同名词、形容词性短语的共现用例也应当出现在书本中。大纲要根据外国学生的实际用例情况对本组词做好定级工作,特别是“曾经”,就我们考察的情况来说,更适宜置于中级阶段,单音的“曾、已”也应置于中级阶段。
其他文献
<正>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铁和蒸汽时代”的工业体系,完成了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工场的历史性变革。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用去
本文以陈颖诉中山大学撤销其硕士学位案的争议焦点(撤销学位是否属于行政处罚)立论,通过阐述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和本质特性,论述撤销学位的法定依据、实际情形,比较撤销教师
<正> 我受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委托,向到会代表作关于《二十年来我国地层工作的进展》的报告。 从一九五九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建国以
<正> 甘青藏区,包括今青海省及甘肃临夏、甘南两地区的大部、四川北部地区。明代,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是信仰佛教的藏族。鉴于这一地区历史上几度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也为了防
最近,许多读者来信提出一些有关化妆品选购和使用方面的问题。由于编辑部人力有限,来信不能一一答复,所以,我们将大家普遍关心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整理后,特请轻工学院精细
期刊
根据山东长清张夏虎头山至黄草顶、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黑石寨谢家峪及新泰县九龙村九龙山的中寒武世晚期地层剖面的新材料 ,分析了山东张夏期三叶虫的地层分布 ,讨论了张夏组
目的研究口服阿莫西林对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阿莫西林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大鼠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当下我国面临的重要税制改革问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也被纳入到试点范围,得到了许多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注。在"营改增"的实施期间,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对
介绍一台我们设计、研制的共焦扫描激光显微镜,它由共焦显微镜光学系统、信号探测成像系统以及物扫描平台驱动装置组成.光学系统设计有两条光路,便于共焦调节,可采用反射、透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