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及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加强体教结合,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抓住选材、培养、输送、跟踪四个环节。顺应体育市场发展需求,整合全省竞赛组织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着力培育体育服务品牌。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作为校园内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和最全面的比赛项目自然体现了大学生当前身体素质状况和高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基本情况。 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河南省数所高校体育文化开展状况以及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通过文献资料法详细阐述了历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大运会对社会、校园、社区的影响。同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问卷调查了高校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还影响了举办地的经济、文化、民俗民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注意到大运会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对于大运会的研究以及其影响目前还很匮乏,其研究的范围仅仅围绕在某一届大运会的影响、大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大运会本身对社会的影响等低层次、单一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在上述不全面的研究基础上,深入挖掘研究内容,横向拓展研究范围,多层面、多角度的展开调查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如下: (一)河南省高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高校场地设施、使用情况、使用率的基本情况调查。 2.河南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动机、运动项目、时间安排基本情况调查。 3.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的宣传渠道和方式的基本情况调查。 4.河南省高校运动员、教练员、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 5.河南省高校体育赛事的管理、规则章程、文件通知基本情况调查。 6.河南省高校宣传口号、吉祥物、队标队徽的基本情况调查。 (二)河南省高校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展对于参赛运动员的爱国主义和爱校情怀得到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观念,并在拼搏竞争中学习求知与进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对于举办院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宣传了学校的特色和提升了院校的知名度,对于院校的招生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对于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得到进一步更新,场地场馆的开放时间明显加长并且使用率也明显提高。 4.高校对于赛事的管理和赛事规章制度、文件通知更加合理,增加了高校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和能力。高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展现机会,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5.高校对于体育文化的宣传渠道和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增强了校园社团的职责与功能,净化了校园不端的体育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娱乐氛围。 6.参赛院校的校标校徽、口号、吉祥物鼓励参赛队员拼搏进取,满足了队员的情感归属与精神支撑。体育精神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与倡导,完美的反映了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