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甾体药物的生产大部分品种是以来自于薯蓣的薯蓣皂甙元为原料,采用半合成的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反应步骤长,产率低。薯蓣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资源来源日趋紧张。通过微生物方法有效地切除胆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等天然甾醇的17-位边链,可以很高收率获得可用于各种甾体药物生产的重要中间体雄甾-4-烯-3,17-二酮和雄甾-1,4-二烯-3,17-二酮。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甾醇资源。因此,本论文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探索以建立在大量工业废物利用基础上的4-AD为原料研究合成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高效皮质激素的关键中间体,并进一步与现行工艺路线相沟通,寻找一条可以规模化制备的工艺路线和方法。全文完成以下工作:1、利用一锅炒法在4-AD的16位以82%的收率引入16β-甲基,并通过17-羟氰化反应和与甲基锂反应得到合成倍他米松关键中间体17α-羟基-16β-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目标产物;其立体构型通过羟氰化产物单晶衍射图得以确证,为沟通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2、通过酸性溶剂条件摸索,找到利用移动互变异构平衡将16β-甲基转成部分16α-甲基产物,进一步羟氰化反应以75%重结晶收率获得17α-氰基-17β-羟基产物,为深入探索17β-氰基-17α-羟基产物形成提供了有效信息,也为最终合成地塞米松关键中间体积累了资料;3、通过雄甾3-甲氧基-16,16-二甲基-17-炔基-17-羟基-4,6-二烯的合成认识了16-双甲基和18-角甲基空间位阻对17-羰基反应活性抑制程度,而其结构与孕激素药物的类似性,为拓展相应活性测试提供了化合物基础。4、此外,本文通过利用文献(J. Org. Chem.1987,52,1670)报道的相同原料和反应条件合成苯并-2H-噻喃-2-酮结构化合物,经X-单晶衍射纠正文献报道的苯并-4H-噻喃-4-酮错误结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