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变目前“聋哑”英语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意义上而较少关注语言形式。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流利度,但在提高语言的准确度方面却不够理想,并且容易导致中介语僵化现象的产生。注重语言形式教学法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流利度和准确度,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交际能力。注重形式的教学法指的是任何有计划的或者是意在使语言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的伴随性指导活动。因此注重形式的教学法既包括传统的以结构主义大纲为基础的传统的语言形式的教学法也包括在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形式上的教学法。而这里的“形式”包括语言的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以及语用语言学方面。本研究旨在考察对比分析和翻译作为注重形式的教学法,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伴随性单词和搭配习得的作用。实验中涉及了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即以意义为中心的习得法,非对比状态下的注重形式的习得法以及对比分析和翻译习得法。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第一,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存在,这种差异在目标词延时后测中是否依然显著?第二,对比分析和翻译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是否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单个单词和固定搭配两种词汇类型在研究中都被考察和测试到。本研究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是三组来自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英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三组学生的母语都是汉语并且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当。每组学生接受一种教学法的指导,分别是,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meaning focused instruction, henceforth MFI);非对比状态下的注重形式的教学法(non-contrastive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henceforth FFI);对比分析和翻译(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henceforth CAT)。目标项包括10个英语生词和7个英语短语。MFI组的学生接受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此任务不要求学生注意目标项;FFI组的学生接受以文章为基础的词汇任务,此任务要求对目标项的注意;CAT组的学生接受以文章为基础的翻译任务,分别是从英语到汉语和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任务,在纠正过程中教师提供目标项和它们可能的汉语翻译的选择项。三组学生所进行任务的时间是一致的,共耗时100分钟,具体分配如下:实验第一阶段耗时30分钟,在此阶段三组受试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都被要求阅读同样的阅读材料并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与文章有关的18道判断正误练习。阅读材料中包含根据前测筛选出的固定搭配和单个的生造词,在阅读材料和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受试不能使用字典等辅助工具,阅读材料中也没有注释,但是受试在阅读过程中可询问研究者不认识的词汇的词义,包括实验中目标单词和固定搭配的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在练习结束后,研究者与受试一同仔细核对答案并且解决所有受试提出的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在这项活动结束后,所有的阅读材料和练习被回收。实验第一阶段结束后,实验第二阶段紧接着进行,共耗时70分钟。实验第二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三个受试小组将采用不同的词汇习得方法,并且根据与其对应的词汇习得方法完成相关的任务。每个小组都将完成两项不同的任务,第一个任务在有材料的情况下进行,第二个任务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进行。第一个任务结束之后,阅读材料和练习将被回收,紧接着进入第二项任务。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受试者仍然不能借助字典或注释等辅助工具,在阅读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或询问研究者该生词的词义。三个受试组在完成相应任务后,研究者与受试一同仔细核对答案,尤其是任务中涉及到的目标词汇,研究者将核对和确认目标词的意义.在第二阶段结束之后,所有的阅读材料和练习被回收。任务结束后,分别对三组学生就目标项的积极回忆和消极回忆进行测试。一周以后三组学生再次接受同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CAI组的学生在两次测试中成绩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学生。从而回答了研究设计中提到的两个问题,即(1)三种词汇习得方法在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目标词延时后测中依然显著;(2)对比分析和翻译的词汇习得方法在二语词汇习得效果上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最后,本研究者用“注意假设”,“强迫输出假设”和“任务型投入量假设”以及母语对二语所产生的影响等理论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教学讨论,从而提出了本研究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性和启示性,即针对那些母语相同的学生及其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熟悉学生所熟知的母语及其语言结构特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就母语与二语进行对比分析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二语词汇。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因语言间的差异而造成的一些错误,因为语言学习者在理解二语及二语与母语区别时,往往会忽略这些错误,从而造成对二语的误解或者曲解,影响其对二语词汇的习得。最后,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那些能够体现语言间差异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这样便会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捷地掌握二语词汇。本研究虽然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教学法,得出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的习得,对比分析和翻译的教学法要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法的结论。然而,能够体现非对比状态下教学法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包括词典的使用、意义协商、电脑的辅助教学等,本研究只是选择其中两种,即将目标词的理解程度和据此对原文进行的填空效果进行了对比。另外,本研究的实验对象都是来自三本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将他们简单地被分成了三个小组,每组25人,研究范围相对较小,实验中所出现的教师也是研究者本人所选出来的,这个有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最终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比分析和翻译对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二语词汇习得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