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自主改造的规划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城乡分割的政策取向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现在这种不协调和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我国实行的统筹发展政策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城中村的改造是其中一项重要而又异常艰难的工作。 目前城市建设实践中出现的自主改造方式因为更多地考虑了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而得到城中村村民的支持。本文从完善改造目标、分析改造成本与收益入手,探讨促进改造进程的途径,力求为村庄改造的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实现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城中村村民的权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 本文选取城中村自主改造的成功案例——济南市长清区东铺村进行实例研究,希望借此案例的研究分析能够对其他城中村自主改造起到借鉴作用。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的政策背景,提出自主改造这一值得研究的改造方式。 2.梳理了国内关于城中村改造以及国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成果,通过对国内几个城市城中村改造实践历程的回顾,比较并评价了现有改造方式,阐述了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困境。 3.分析自主改造方式的特征与实质,完善改造目标并提出改造原则。 4.结合东铺村案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在经济、技术、社会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政策原因,着重对改造成本收益的盈亏平衡进行经济分析并探寻影响城中村改造盈亏轨迹转化的相关因素。 5.提出城中村自主改造的制度框架,并对现行制度框架下促进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途径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空间运动观的研究与对现代主义建筑发展不连续性的判断紧密相关,本文将此研究置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两个历史积层的特殊性和相互关系之中。在此基础上,试图指出的是:在不同性质的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信息与科技的一体化为特征的世界文明的到来,人类在共享全球性文化与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文化的日益趋同和城市特色丧失的危机。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
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迅速崛起,被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并且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的重要方面。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城市也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创意产业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是我国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是聊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聊城在社会发展、经济振兴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
本课题选定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保护规划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为理论部分。厘清了聚
我国南方地区大量古瓷窑遗址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对这些窑遗址进行保护,这种保护的方式是建立在建筑部门与文物部门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的。窑遗址的保护措施不仅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光在建筑创作领域倍受关注。一方面是源于城市更新和建筑景观建设的加速推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环境品质已成为社会生活和建设事业发展
城市地标空间可以反应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特色,承载着该地区的特定记忆。可以说,城市地标空间是人们认识城市、记忆城市主要媒介之一。然而我国近代城市建设中却出现了“千城一面
我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地区,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地区。环境的瓶颈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进一步的城市开发中,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经济落后、社会贫困的
随着全社会历史保护意识的深入,上海市加大了对近代历史建筑的维修力度,修复工程方兴未艾,也从而对修复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牵涉到近代历史建筑修复技术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