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跆拳道(Taekwondo)本意由三方面组成:跆(TAE)表示以脚踢;拳(KWON)是用拳头进行击打;道(DO)是一种精巧的艺术方法,也是要求练习者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一部分。跆拳道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当时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陈中获得了中国第一枚宝贵的奥运会跆拳道金牌。虽然跆拳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从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女子跆拳道奖牌的得主看,以跆拳道为“国技”的韩国队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从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女子跆拳道四个级别,16枚金牌分布看,韩国女子跆拳道队共获得6枚金牌和1枚铜牌;我国女子跆拳道队获得5枚金牌、一枚银牌,仅次于韩国队;依次是中国台北队、墨西哥、英国、塞尔维亚、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按金牌榜排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在跆拳道项目上实现了两个新的突破。除了吴静钰蝉联了-49公斤级冠军外,侯玉琢在-57公斤级斩获一枚银牌,而且刘哮波首次获得奥运会男子跆拳道奖牌,+80公斤级铜牌。由此可见,我国女子跆拳道项目已经成为奥运夺金的潜优势项目,男子跆拳道项目仍需继续追赶跆拳道强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中提出要不断优化项目结构,促进竞技体育均衡发展。突出重点,保持巩固优势项目。重视开发潜优势项目,使之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本文主要对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尤其是近四届夏季奥运会冠军陈中、罗微、吴静钰,以及亚军侯玉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阅读、整理和归纳,结合其自身的基本情况与跆拳道规则演变的影响,提出每人的竞技能力个性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女子跆拳道奥运冠军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共性特征模型,希望为我国女子跆拳道队备战2016年里约内热卢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