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昆明种(KM)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模型,观察肿瘤和十全大补汤、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对小鼠各器官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肿瘤和十全大补汤、IFO对小鼠各器官组织的“细胞器质性改变”和机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应用均衡随机法将40只清洁级KM雌性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全大补汤组、IFO组),各组小鼠均为10只,所有小鼠先在实验室饲养1-2天,适应室内环境后,无菌条件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S180腹水瘤种鼠的乳白色腹水,置于1ml无菌离心管内,然后用生理盐水(NS)稀释后,1000r/min离心5min,倾出上清。如此反复冲洗2-3次后,最后按一定比例加入NS,吸管充分吹打均匀,加NS配制成细胞密度为6.4×106/ml瘤细胞悬液,种植于模型对照组、十全大补汤组、IFO组小鼠的右前肢腋窝皮下,每只小鼠注射0.2ml(含有1.28×106个瘤细胞)。接种S180肉瘤细胞后的第6天,在小鼠的右前肢腋窝皮下可触及实质性包块,大小约100-300mm3。说明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模型成功建立。 模型成功建立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灌服NS,十全大补组小鼠每天灌服十全大补汤药液,IFO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IFO,所有小鼠均按照0.2ml/10g的标准给药,各组均连续用药17天。于造模成功后第17天,称取小鼠体重,用10%的水合氯醛(按照10ml/kg的标准给药)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完整剥离小鼠肿瘤、脾脏、胸腺、心、肝、肾、脑、肾上腺、选取部分肠,肉眼观察各器官并剔除粘附在脏器上的脂肪和筋膜,用滤纸吸去表面血液或体液后精密称肿瘤、脾脏、胸腺重量。按照要求完成透射电镜和光镜样本的取材,电镜标本经固定、脱水及渗透、包埋及聚合、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染色后,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光镜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浸蜡、切片、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器官和肿瘤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1)成功复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模型;(2)空白对照组和十全大补汤组小鼠活泼,皮毛有光泽,无竖毛现象,模型对照组和IFO组小鼠饮食减少,毛发杂乱无光泽,竖毛现象明显,活动也明显减少,常拥挤在一起,IFO组小鼠整体状态更差;(3)模型对照组与IFO组、十全大补汤组的肿瘤重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IFO组的肿瘤重量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IFO和十全大补汤抑瘤率分别为48.2%、8.8%,IFO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优于十全大补汤;(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IFO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十全大补汤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上升,十全大补汤组的脾指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呈显著上升(P<0.01)。(5)病理定量分析显示,在肿瘤组织和坏死组织体密度(Vv)、胸腺皮质厚度、脾小结大小和脾脏胸腺中淋巴细胞个数方面,十全大补汤组与模型对照组和IFO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6)病理半定量分析显示,十全大补汤组小鼠各器官的细胞器质性损伤程度均轻于模型对照组和IFO组(P<0.05),十全大补汤能够促进细胞器质性损伤的恢复。(7)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实验各组小鼠的各器官的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 结论:(1)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复制成功率高,实验周期相对不长,在短时间内即可判定抗肿瘤药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研究方法。(2)IFO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但对小鼠的整体机能状况损伤严重,显著降低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导致多数器官发生萎缩、变性和线粒体、内质网明显减少,线粒体嵴基本消失,嵴间腔明显变宽。(3)十全大补汤不仅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另外能明显恢复和保护胸腺、脾的功能,改善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的整体机能状况,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