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是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师德建设工作关系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系着“以德治教”发展战略的实施,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延伸与发展。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行的是“校长责任制”,校长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领导人,因此也是师德建设的关键人物。只有校长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贯彻落实师德建设工作,不断反思师德建设的领导工作,才能实现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发展。道德领导理论是针对教育领导者加强道德素养的教育管理理论,它从批判传统的学校管理与领导模式出发,启示学校领导者应该以道德和价值观为领导原则和领导权威来进行领导实践。将其运用于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管理与领导实践中,不仅有助于拓宽该理论视角,而且还有利于分析中小学校长师德领导力的提升途径。在道德领导理论的观照下,中小学的师德建设应当以校长为核心,树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价值观、道德观,重新审视师德的内涵,积极探索改进师德建设的领导方式,完善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形成“追随关系”,促进师德自我领导与管理,维护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本研究以道德领导理论为视角,结合实际调查结果,从中小学师德建设的领导意识与观念、领导方式、领导运行机制的硬件条件和领导的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师德建设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建设性对策:构建校长和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小学校长对师德的道德领导;完善中小学师德建设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