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高,但作为一种非竞争性资源,用作牲畜饲料的不足10%。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原理是利用高活性微生物菌剂,主要有霉菌、酵母及细菌的一些类群,其一是利用霉菌分泌多种酶类,同时将饲料中纤维物质、淀粉及果胶等转化为各种糖类;二是利用酵母和乳酸类细菌将饲料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合成营养价值较高或适口性较好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未知生长因子等。使秸秆变成质地松软、湿润蓬松、酸香适口的粗饲料,部分消除了青贮和氨化的不足,是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料的组成与混合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主要制约因素,秸秆发酵饲料中的菌种至因发酵饲料的营养要求、发酵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微生物菌种的选育、组合是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的一大难点,也是秸秆生物转化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对发酵秸秆饲料的品质评价应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微生物发酵秸杆应用效果的阐述,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显著的优点。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对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宜昌市粮食年总产量1,730,000t左右,其中能够用做饲料用粮的至少在150,000t以上,年产1,040,000t农作物秸秆,而目前用于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还不足秸秆总产量的10%,主要是以干草的形式直接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有极少量被青贮和氨化,大部分秸秆被用于燃料、直接还田、沤肥、修缮房屋等。随着均瑶、娃哈哈、维维豆奶等一批知名牛奶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宜昌,我市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舍饲配套技术落后,越冬饲料未普及。因此,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并根据宜昌市草食畜禽养殖情况及发展规划,对该项技术在我市推广的意义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及措施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