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动入射方向对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z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土石坝抗震分析一般采用刚性边界模型,假定边界处各点的地震加速度相同,利用施加惯性力来实现地震动输入,本文称之为一致输入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个能量封闭的系统,在地震过程中,外行散射波无法透过边界,使边界上的反射波继续影响坝体,未能考虑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作用。此外,随着坝体高度的增加,坝基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地震波动使大坝底部各点的振动存在着较大的相位差,行波效应的作用明显增强。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传统的一致输入方法很难真实地反映出大坝的地震响应规律。大多学者在研究土石坝抗震问题时假定地震波沿垂直方向入射,然而对于近场浅源地震或者场地条件比较复杂的坝址区,地震波通常会以某个角度入射到地表,因此,采用合理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研究地震波从不同方向入射对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为综合考虑坝体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基辐射阻尼和行波效应对坝体动力反应的影响,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其相应的等效荷载地震动输入方法,成功模拟了地震波不同方向入射的问题,讨论了其对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采用上述地震动输入方法对一典型高土石坝模型进行地震反应计算,讨论了该方法在地基辐射阻尼及坝体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模拟效果;从地震波频谱特性、坝高、加速度峰值和地基刚度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对高土石坝地震反应的影响。2.针对一典型高土石坝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SV波和P波以不同角度从不同方向入射时坝体的动力反应。从坝顶加速度反应、坝坡动力稳定和坝体永久变形等方面,探讨了地震波入射方向和行波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溢洪道用于宣泄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洪水,防止洪水漫溢坝顶,保证枢纽挡水建筑物及其它有关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是整个枢纽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溢洪道能否安全的进行工作,关系到整个
粗糙壁面消力池作为一个新兴课题,目前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本文根据文献[28]、[29]、[30]和文献[33]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波状床面消力池和密排加糙消力池的水力计算方法,在文献[
精胺(Spm)、亚精胺(Spd)和它们的二胺前体腐胺(Put)是小分子脂肪族多聚阳离子,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与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对逆境响应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
迷宫堰是一种无闸控制的泄水建筑物,为获得较长的溢流前沿长度而在平面上将溢流堰做成折线形,具有泄流量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中小型水库溢洪道,对新建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