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地位、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都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很难继续保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成本生产模式的优势。为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都逐渐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这为我国提高制造业生产率提供了重要启示。而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配套产业,具有高技术、高知识等特点,能够降低制造业生产的中间环节成本,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另外,长江经济带共覆盖我国东中西11个省市,区域跨度大,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以之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探索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的差异,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首先对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生产率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概括,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其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生产率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再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专业化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竞争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使制造业不断进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接着,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确能够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但是,从行业异质性出发,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从区域异质性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不同区域的影响也不同。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因地制宜,针对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不同行业的发展;三是加强产业关联,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发展;四是优化产业环境,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基础设施、制度等方面的支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用地紧张等问题,自然资源部提出了切实推进包括地下空间在内的“多规合一”,地下商业空间是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商业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目前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评价的研究还不完善,甚至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数据统计报告都少之又少,因此,成都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模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索。基于此背景,为了使成都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上有更多
农村宅基地低效利用、浪费闲置问题亟待解决,探索完善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方法和路径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此前,全国33个试点地区在2015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作为试点地区要求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截止2018年底,上一轮农村宅基地退出试点改革在我国每年有约275.4万亩的宅基地被闲置的情况下共退出8.4万亩宅基地;2020年10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
学位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商业和服务业不仅成为吸纳城市就业的主要行业,还成为城市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城市商服用地作为城市土地类型之一,承载着商业及服务业等产业,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城市商服用地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城市商服用地地价空间分布差异规律是什么呢?同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城市商服用地地价空间分布差异?目前,关于城市商服用地空间分异的研究,大多数文献或采用城市商服基准地价,或采用两三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和市场经济发展主体,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其社会影响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实践中屡屡爆发的质量问题、环境污染和员工健康等问题,无一不凸显出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先行研究大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脱胎于早期的商业理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额外的一项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为规避企业行为的负外部性,社会利益组织通过向政府或企业施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进行加快,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急剧增加,产生的工业,生活垃圾量也开始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条件急剧恶劣。与此同时,国家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也让工用车辆与机械、家庭用车的数量急剧提升。机动车柴油机和汽油机以及天然气发动机工作所带来的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急速提升,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已经成为了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考虑到空气中有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