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团簇中氢键的电子结构理论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r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物质,其参与众多的物理、化学过程,并为生化反应等提供基本的环境。从原子水平认识水体系的存在形式、性质及行为对于从本质上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意义重大。水的微观形态可被一般性的看作是由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彼此聚集而形成的氢键网络体系,而不同尺寸的水团簇即是氢键网络的基本单元。水团簇的结构自由度及氢键网络的复杂行为使得微观水体系的性质不止局限于水分子自身的属性,而同时可以体现出团簇结构随尺寸和对称性的演化特性,以及通过氢键网络实现的构象转变、质子转移等过程。水分子间的氢键决定了氢键体系的结构属性并与水分子自身的电子结构密切相关,近年的实验观测更表明分子间氢键具有与共价键类似的电子结构,这暗示从电子结构角度出发针对水团簇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可能为上述水氢键体系的性质与行为提供基础层次的理解。同时,水氢键体系的质子转移问题在各学科及相互间兴趣交叉的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使用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方法,从电子结构角度出发报道了对水团簇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我们分别阐述了水分子间氢键类共价特性的分子轨道表现、小尺寸环状水团簇的离域电子结构特性、环状水团簇中离域分子轨道与其几何结构平面化间的关联、水团簇中心四配位水分子的四氢键电子结构在中等尺寸水团簇中随尺寸变化的趋势,以及棱柱水团簇协同质子转移过程中的手性转变与识别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选取水二聚物(H2O)2这一基本模型应用高精度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从分子轨道角度出发研究了水分子间氢键的类共价特性。分子轨道分析发现了两条贯穿氢键区域的分子轨道,其贡献主要来自于氢键供体一侧的氧原子2p轨道。进一步的能量分解分析表明两个水分子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诱导作用,其在两水分子相互作用能总吸引项中的比例高于10%,这进一步支持了氢键的类共价特性。这一研究对理解冰、液态水、功能化材料以及生物系统中的氢键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分子轨道视角,并为本文基于电子结构来研究水团簇及氢键网络提供了基础指引。第二,准平面小水环(H2O)n(n=3-6)是构成更为复杂三维水团簇和液态水模型的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进一步理解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在其中的特点对于认识复杂水团簇及氢键网络的性质具有基础性意义。我们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键特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这类小尺寸环状水团簇,结果表明n=3和4的两种小水环均出现离域于整个环并覆盖环中心区域的离域分子轨道,其贡献来自于各个水分子的氢氧原子,而在n=5和6的水环中相应离域轨道在环中心区域的轨道分布减弱。环状水团簇中的离域电子结构扩展了对水团簇中分子间氢键的认识,其展示的分子间氢键电子结构与体系几何结构间的相互影响及其随尺寸变化的特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引。第三,承接上一研究,我们继续探索了n=3-6的小尺寸环状水团簇(H2O)n中离域电子结构与其几何结构平面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离域于水环氢键骨架中的三种离域分子轨道与体系能否形成稳定的平面结构密切相关,它们分别为轨道(Ⅰ),主要由氧原子的孤对电子轨道O(2p)组成的分子轨道;轨道(Ⅱ),主要由O(2p)-H(1s)形成的沿氢键方向的成键轨道;以及轨道(Ⅲ),主要由O(2s)-H(1s)形成的成键轨道。当水环几何结构为平面结构时,利于水分子单体轨道之间针对这三种离域轨道实现彼此重叠最大化。进一步的能量分解分析显示,在所有的水环中轨道项的贡献在相互作用能总吸引项中的比例多于30%,这再一次凸显了氢键系统的类共价特性。第四,基于对小尺寸水团簇的基本认识及研究中体现出的氢键电子结构随尺寸变化的规律,同时面向水团簇作为液态水静态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尺寸效应等问题,我们研究了接近液态水中水分子性质的4-配位水分子在团簇(H2O)n(n=17,19,20,21,23,25)中形成的四氢键电子结构,随团簇尺寸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中心4-配位水分子与其最近邻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团簇水分子数增多而减弱,中心4-配位水分子与次近邻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随着水分子数目的增多而增强。这表明中心4-配位水分子同最近邻和次近邻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竞争关系。而光谱和电子密度分析表明中心水分子参与的最低频分子间振动与其和水笼之间的电子得失没有明显的尺寸依赖变化。此外,中心4-配位水分子四氢键电子结构的类共价特性被拓扑分析进一步阐明。我们希望这一理论研究能够为中等尺寸水团簇的研究及理解液态水中的氢键相互作用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最后,基于以上基础认识,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氢键网络中的动态过程。沿氢键的质子转移和手性转换过程是物理学及其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的基本问题。其在手性识别、酶催化和药物制备等化工生产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部分工作中,我们在理论上研究了可看作双层水环的小棱柱水团簇中单层内质子协同转移过程的手性转换和识别问题。结果表明,虽然质子转移初末态的能量变化很小,仅约为0.3 kcal/mol,但是振动圆二色谱(VCD)却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手性特征峰区域(3000~3500 cm-1),可以用来区别具有手性特征的初末态水团簇结构。这个区域的振动模式对应于层内氢键的拉伸,而且该区域的振动模式在红外和拉曼光谱中也具有易于观测的较强信号。另外,电子圆二色性谱(ECD)也展示了类似的识别特性。进一步的分子轨道分析显示,涉及两层间相互作用的轨道主要源于氧原子的2p轨道,并且层内协同质子转移过程可使相应层间轨道的能级抬升0.1 e V。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氘原子的同位素取代能够在VCD谱上引起明显的特征峰移动,进而为可能的水团簇手性识别的实验探测提供了原理性设计思路。希望我们的发现能够在原子水平上为水团簇手性概念的夯实,乃至手性识别观测在相应实验过程中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形成,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
网络掉话率是评价移动通信网络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鉴于此,通过研究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分析TD-LTE网络运行状况,获取准确的现网运行数
介绍了国内外消防救护培训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消防救护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消防救护培训体系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提出了用高等数学知识证明不等式的六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裨益.
目的优化制备番木鳖碱脂质体的处方。方法采用乙醇注入式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番木鳖碱脂质体;并以番木鳖碱脂质体的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番木鳖碱脂质体的配方
以生产淀粉的副产物豌豆蛋白粉为原料,研究了中性蛋白酶酶解条件对豌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加酶量、反应时间、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值对豌豆蛋白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