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肌痉挛常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目前首选的外科治疗手段为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但小脑桥脑角区解剖结构复杂,责任血管常与面神经纠结伴行,游离时易因牵拉而对其造成刺激甚至损伤,导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如头痛、头晕、听力下降、面瘫等。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缓解血管痉挛及改善脑循环的作用。本文观察围手术期应用尼莫地平与否对预防和缓解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9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均为单侧发病,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占位性病变。术前听力正常,无头晕、头痛、面瘫等症状。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其中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加用尼莫地平,术前1日起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0.8mg/h,连用5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2周60mg Q4h。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82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即刻消失,术后即刻有效率91.1%,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术后7日内症状消失,其余3例患者在随访1-3个月中症状均消失。总体有效率100.0%。其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发热11例,头痛12例,头晕7例,迟发性面瘫2例,听力下降4例,脑脊液漏1例;对照组患者发热12例,头痛14例,头晕15例,迟发性面瘫8例,听力下降11例,脑脊液漏1例。全部患者均未出现颅内感染、脑干梗死等并发症。除对照组1例遗留轻度耳鸣外,至随访末期其余患者并发症均已恢复,其中治疗组并发症程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2、围手术期应用尼莫地平可减少术后头晕、听力下降、迟发性面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其恢复时间;3、围手术期应用尼莫地平对术后发热、头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无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