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为促进流入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流入地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相对于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家庭中的儿童存在着健康水平差、保健服务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为了给流动人口儿童人群提供公平、可及、有效的儿童保健服务,改变现行的,以户籍人口配备资源的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适合流动人口儿童人群的妇幼保健管理和服务模式是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之一。研究目的了解项目地区5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现行模式,卫生保健服务资源配置情况,保健服务利用和需求状况,为制定新的北京市流动人口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具体目的(?)了解项目地区5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了解项目地区5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的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了解项目地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人力、设备状况;(?)定性了解项目地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现状和政策。研究方法本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中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问卷2大类,一类是对流动人口儿童监护人的问卷。一类是用于调查流动人口儿童服务和管理机构的机构问卷。(?)定性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结合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初步提出调查对象的定义,筛选反映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状况的关键指标和影响其健康和管理的可能因素。小组访谈法:在课题实施阶段,对项目地区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和妇幼保健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小组访谈,从而搜集对访谈提纲中所提问题的应答信息。研究结果和结论1.被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儿童监护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儿童主要来源于三低家庭(低文化、收入、低保障)。2.被调查儿童健康和保健服务利用和需求状况被调查儿童健康水平、保健知识水平与户籍儿童相比有明显差距;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下;被调查儿童有旺盛的保健服务需求。3、调查地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对调查地妇幼保健管理服务机构的定量定性调查表明,调查地存在着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但这一体系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流动人口儿童信息收集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主要建议1.制定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设立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包。2.多渠道递送儿童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3.开拓多种健康教育途径,提高流动人口人群健康意识,变被动接受服务为主动寻求服务。4.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整合服务优势,建立统一高效的流动人口信息监测系统。本研究的特点1.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较为全面的反映了调查地低端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状况、儿童保健服务利用和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项目终期评估准备了基础资料。2.基线调查过程中动员了项目地区多个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部门,为建立以多部门合作为基础的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3.较大规模的入户调查,在调查地流动人口人群中有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