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多以不道德行为单独作为前因变量或是结果变量进行研究,然而,新近对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研究多关注其动态性,即过去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对之后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动态的视角考察了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即过去做过的不道德行为对之后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此外,以往研究指出了公我意识与不道德行为之间可能的联系。本研究同时考察了公我意识与不道德经历的交互作用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公我意识状态下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对不道德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一采用情境故事法,探究个体之前做过的不道德行为,即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回忆法与自我意识量表,考察不道德经历与特质性的公我意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三采用行为想象法与内隐启动法,同样旨在考察不道德经历与状态性的公我意识对个体未来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巩固研究二的结果。结果表明,个体的不道德经历影响其之后的不道德行为,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未来的不道德行为显著地多于没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个体的公我意识影响个体的不道德行为,公我意识高的个体的不道德行为显著地少于公我意识低的个体;公我意识与不道德经历的交互作用对不道德行为有影响,即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只有在公我意识低时,其不道德行为才会显著增加;而有不道德经历的个体在公我意识高时,其不道德行为会显著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