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性认识研究——以犯罪故意成立为视角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法性认识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是长期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关于违法性认识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违法性认识的内容等问题的分歧很大。近年来,随着对大陆刑法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对违法性认识的研究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并且学者们大多围着违法性认识与故意成立的关系上论述的。本文围绕违法性认识,重点探讨了违法性认识的犯罪论体系地位、违法性认识内容、与犯罪故意成立的关系以及违法性认识的司法认定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违法性认识概述。主要介绍违法性认识的历史、立法沿革、违法性认识的理论根据和违法性认识的犯罪论体系地位之争,提出在中国刑法语境下,违法性认识应该放在故意讨论。  第二部分是违法性认识的内容。主要介绍在大陆法系和我国刑法理论关于违法性认识内容的争论。在分析各种观点基础上得出,争论的本质是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和形式的违法性认识,并提出在目前阶段,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应为违法性认识的内容。社会违法性认识大体上等同于实质的违法性认识。  第三部分是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成立的关系。主要介绍大陆法系学者和我国学者的各种观点,在此基础上主张实质违法性认识必要说。即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行为人认识到实质违法性就成立故意,不需要认识形式违法性,但在特殊情形下如大义灭亲,行为人认识到形式违法性而没认识到实质违法性时也成立故意。  第四部分是违法性认识的司法认定。在这部分主要从证明标准、证明方法等角度论述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违法性认识。主张司法人员按照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综合判断,在证明方法上不支持一概地进行事实推定,可以从反面证明行为人不可能没有违法性认识来减轻证明的困难。  第五部分是违法性错误及其处理原则。主要论述了违法性错误的处理原则,主张可借鉴德日刑法理论,将其分为可避免的和不可避免的,区分处理。另外列举了几种常见违法性错误的司法处理,最后是关于违法性错误和事实错误的界限,列举容易混淆的情况,并明确其错误的性质。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阶层分化和阶层利益分化,导致阶层利益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农村阶层利益协调与社会稳定是我国现阶段理论研究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重大的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价值融通作用。随着我国社会架构的急剧“转型”变
学位
国有化与征收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直接投资领域里纠纷最多、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当国际投资自由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大规模的直接征收已经没有了存在的社会基础,逐渐退出了历
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抑制行政机关恣意妄为、主观专断,确保行政的民主化、公正化,提高公民参与行政活动的积极性。说明理由瑕疵,是行政机关没
我国司法实践在具体认定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时未充分重视分工行为不同,由此导致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过于简单,即只要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和故意支配下的行为并产生危害结果,所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