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 spleuropneumoniae,App)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病原之一。我国流行的猪传染性胸膜炎主要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1型、3型、5型、7型引起。目前,针对该菌株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多为药物评价模型,缺乏系统的实验动物感染模型。本研究选用SPF级的昆明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分别建立App-S1型、App-S7型实验动物感染模型,在小鼠上成功复制出胸膜肺炎的经典病例,并针对两种血清型的菌株分别进行药敏实验,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自转运黏附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本论文的研究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如下:一、App-S1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针对我国流行菌株App-S1,选用SPF级的昆明小鼠作为建模动物,试验证明该菌株对昆明小鼠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4.48×105.85cfu。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感染小鼠呈现肺脏、脾脏、和肾脏多器官组织的炎症变化,伴有较为严重的出血现象,具有典型的肺炎及胸膜炎症状。结果显示,App-S1型菌对小鼠有较强的毒力,有极强的致病性及致死性。本实验成功人工模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菌株的感染小鼠模型。二、App-S7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针对流行菌株App-S7,选用SPF级的昆明小鼠作为建模动物,验证App-S7对昆明小鼠具的致病性。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小鼠不具有典型的肺炎及胸膜炎等症状,临床观察中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无死亡现象。结果表明,App-S7型菌株为弱毒株,毒力较弱且对于实验动物昆明小鼠不具有致病性。三、App-S1和App-S7交叉保护试验选择毒力较强的1型菌株和毒力较弱的7型菌株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研究。先用App-S7型菌株制备抗原,分别采用活菌免疫和灭活菌免疫,对小鼠进行免疫,经检测产生抗体后,用10倍LD50剂量的App-S1菌对小鼠攻毒,计算其保护效率,验证1型菌株与7型菌株之间是否存在有交叉保护。结果表明,接种7型菌的活菌免疫抗原及灭活菌免疫抗原的小鼠均对1型菌有免疫保护,保护率分别为80%和60%,二者之间存在交叉保护作用,活菌免疫的效果优于灭活菌免疫的效果。四、App的优化培养及药敏试验基于巧克力、脑心浸液、血平板三种培养基的App优化培养,结果显示,App在巧克力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针对App-S1型菌株,药物氟哌酸、丙氟哌酸、氯霉素、先锋霉素V为极度敏感,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为高度敏感。针对App-S7型菌株,药物诺氟沙星为极度敏感,氟哌酸、丙氟哌酸、氯霉素为高度敏感。五、自转运黏附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Genbank所报道的App-S5b型自转运黏附素基因Adh进行核酸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的分析,同时,采用生物软件及在线生物数据库分析该蛋白的基本特征如信号肽、分子信号通路等。结果显示,Adh蛋白由3154个氨基酸组成,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16.70 KDa;理论等电点(p I)为4.71。氨基酸组成种类中,酸性氨基酸有724个占总量的22.9%,碱性氨基酸有279个占总量的8.8%。无信号肽,无跨膜区,结构特征以β螺旋为主,在蛋白互作和胞内信号传递的途径中受到其他互作蛋白如MKP蛋白、Trk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