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国家政策安排、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实践中,正常儿童与特殊学校儿童的教育普遍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普通学校中特殊儿童的就读(即随班就读)已经成为国家特殊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因部分地区政策尚未普及、社会对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不够了解等原因,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和照顾,出现受到老师排斥、家长不管不顾、同学歧视等情况,现状不容乐观。作为社会工作者有义务、有必要提高人们对随班就读的理解并帮助随班就读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顺应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教师、家人、同伴和社会多方面的包容,既不把他们看成独立的个体区别对待,又要给予他们更多关注,还要充分发挥随班就读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去。本研究选取锡林浩特市E校3名较为典型的“随班就读”小学生(均为化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的成长、学习环境和学校教育方式等,真实反映随班就读生在普通学校的生活学习状态,揭示其在学校生活中受到的种种困难,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走近他们的生活圈子、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同时,社工通过专业的方式方法介入随班就读生的教育,通过改善随班就读生周边环境和与人相处的模式,帮助其增能,使他们提升适应能力、转变对学习的态度、改善受歧视的现状等,以此帮助随班就读生融入学校生活环境,为以后适应社会生活打好基础。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不断反思介入的成效与问题,借鉴社会各方面经验提出推进社工介入随班就读工作的建议。通过政府监管、教师家长配合、同学朋友陪伴和社会工作者援助四方面,建构随班就读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概念界定、相关政策、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汇总,提出本文理论依据。第一章介绍研究对象随班就读教育的基本情况,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了解研究对象现状,以及发现研究困境。第二章运用个案的方式介入较为典型的三名随班就读儿童教育,制定介入计划,观察介入效果,并加以分析。第三章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进行反思,总结介入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困难,从四个方面提出随班就读生融合教育的建议。最后部分为结语,总结回顾社会工作介入随班就读小学生教育的过程,得出结论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