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这与我国长期以来不注重生态保护密切相关。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由此揭开了退耕还林的序幕。从实践结果来看,退耕还林工程确实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生态补偿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否合理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后续工作的成败,因此这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的选择,结果表明三方都认为进行退耕还林符合自己的利益,这说明了现有退耕还林补偿的“谁提供,谁受益”原则是合理的。但是在具体补偿标准上,现有补偿标准却不甚合理。
随后,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情况,通过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运用DEA分析模型对19个省区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一些省区处于DEA无效状态。这说明政府应该考虑不同省区的不同情况,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还对四川省一村民小组进行了自发退耕还林的情况调查,并分析了其原因。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村当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对退耕还林工程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只有把握好这些新情况才能使补偿机制与时俱进。
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涉及到如何完善现有的补偿机制,还涉及到产业政策、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以期为政府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