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明一代,曲选甚众。《词林摘艳》作为明早期曲选之一,具有独特的编撰体例与文献价值。该选上承《盛世新声》,下启《雍熙乐府》,在明代曲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明一代,曲选甚众。《词林摘艳》作为明早期曲选之一,具有独特的编撰体例与文献价值。该选上承《盛世新声》,下启《雍熙乐府》,在明代曲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张禄编选《词林摘艳》,是对当时文坛不满足于《盛世新声》的补充,更是对古代曲选发展的一大贡献。当代学者越来越重视选本研究,曲选研究作为选本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今人观照文学史、文体史等均有重要参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研究入手,对《词林摘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综合研究。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词林摘艳》的编者与成书背景、版本情况、编选缘由与动机等诸方面展开,认为《词林摘艳》的成书与明代中期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弘治、正德年间的复古思潮、当时戏曲搬演的需要以及对《盛世新声》的修订等三方面因素促成了该选的问世。第二章重点论述《词林摘艳》的编选理念、编选体例与编选特点,认为《词林摘艳》的编选理念在于以典雅为尚,兼顾曲作音情与辞情的统一以及崇尚北曲三方面;而《词林摘艳》的表现特点主要有四:即不罢南曲,具有明显的宗元倾向,作家身份构成维度多元,重视时尚小令的收录等。第三章在对《词林摘艳》文本充分熟悉了解的基础之上,分别论述《词林摘艳》收录的小令与套数所涉题材,同时对该选所反映之曲坛理念进行初步研究。认为《词林摘艳》典型彰显了明人词曲不分的文体观念,同时也继承了元代以来曲坛所流行的“宫调声情说”。第四章通过对《词林摘艳》文本的细致分析论述了《词林摘艳》的文献价值与曲学价值,同时也对《词林摘艳》在编撰体例与内容等方面的不足进行客观辨析。
其他文献
手性胺是指小分子化合物手性中心的取代基含有氨基的一类化合物,是多数医药、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例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西他列汀、抗生素青霉素及广谱触杀型除草剂草铵膦等都
蜂媒授粉能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价值。‘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dan’)是新型的木本油料作物,是目前我国主要栽植的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牡丹属异花
“距离”学说最早由英国爱德华·布洛提出,而后美国韦恩·布斯将之迁入小说叙事之中,成为对小说叙述距离及审美距离的理论描述,指向了审美者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简要来说,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主要通过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NPCs)的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元来扩大数量,转而通过不对称产生发育过程中其他类型的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放射
目的: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诊断最为频繁的癌症,也是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同时配合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进行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全麻期间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腹腔镜手术中适宜的呼吸参数设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
在艺术活动发生过程中,常伴随着艺术活动对人们的启迪意义。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带给欣赏活动参与者的,不仅仅是让受众去认识艺术形象的客观自然属性,还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
本文是一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张素凤、宋春淑和娜红合著的《字里中国》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共计10,469字。这两章分别介绍了汉字中承载的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和古人的信仰
目的:HBV(Hepatitis B virus)感染是导致急性及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感染宿主肝细胞后,病毒可以“劫持”多种宿主因子,帮助其完成自身的复制周期。本研究发现HBV的调
目的: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的异常严重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由剪接因子异常表达引起的肿瘤已经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