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编码反映现实,并从民族文化角度诠释现实。在现阶段秉承这一新的理念对语言进行研究,对于语言学和一系列相关学科来说,是极其现实的问题。因此研究中关注的不仅是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整体,而是其单独的组成单位,其中成语比喻结构处于中心地位之一。本研究旨在对俄汉两个民族表人外部特征的成语比喻结构进行语言文化对比分析。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为“外貌”表意场中的成语比喻结构,重点分析俄汉语中成语比喻结构的语言及民族文化特性。我们采用综合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明晰俄汉世界图景的民族特点,这些角度包括:民族语言学,认知,语义和词汇。在本论文中我们试图解决下列问题:1、概述作为语言学及哲学范畴的“比喻”理论研究成果;2、确定俄汉语成语比喻结构的语言结构特点;3、区分俄汉语成语比喻结构中的共性及民族差异性;本硕士论文共有三章,在第一章《作为语言单位的成语比喻结构的语言学特点》中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观点,诠释了成语比喻结构本身及其组成,描述了成语比喻结构的基本特征,指明了“比喻”过程产生于人的意识当中,因此根据其本质来说它具有认知性。在本章中还提到在性质形容词和副词的语义中“比喻”这一范畴具有牢固的所指基础。第二章《成语比喻结构的民族文化特性》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成语比喻结构进行了研究,描写了其在俄汉两种语言中的特征。同时指出成语比喻结构是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世界图景的反映,从民族文化及表意角度阐述了成语比喻结构。在第三章《表人外貌的成语比喻结构是俄汉民族心理活动的认识手段》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语比喻结构对人的初始视觉感知及其外貌的描写,详细阐述了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中表现人外貌的一些原则和标准。比较了俄汉语中表示人的“脸”,“眼睛”,“额头”,“头发”,“鼻子”,“唇”和“耳朵”等外部特征的成语比喻结构。在本文结论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阐述了主要结论,提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