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始状态,对该区域内的环境要素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要从源头上预防与减缓规划实施带来的不良影响,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首要之选。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全国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开展的情况下,展开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典型山地丘陵地貌类型的林州市为例对其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对评价的原则、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山地丘陵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实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影响识别是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环评的基础,是评价指标选取的前提工作,本文从不同整治类型出发,分别介绍了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多个评价方法比较分析,选取DPSIR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作为本文的土地整治规划环评的方法。3、实例研究:本文选取了2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以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标准,计算规划目标年(2015年)分值,结果表明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是有益的。山地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对其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做出进一步研究,把生态系统分为8种类型,通过公式计算,规划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林州市生态功能的增强,说明规划方案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可行性。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规划不良影响的预防和减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