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进入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历史也进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在苏俄的影响和帮助之下,孙中山欣然从师法英美转向师法俄国的革命经验了。虽然孙中山及其国民党对苏俄经验采取了有选择的态度:主要是从能够推动党的自然发展进程和符合国民党的历史传统及政治抱负的成分来改造自己;尽管在学习的方式、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贯彻学习俄国方法的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尤其在孙中山逝世后的几年,国民党抛弃苏俄体制,重新回归到学习英美经验的道路上去。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能放眼世界,学习一个与自己不同性质的政党的先进经验,改造自己;在学习苏俄改组国民党之后,其主义明晰、组织严密、军队善战、人才济济,并与国际和国内共产主义者密切配合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成为中国国民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本文从政党政治建设的角度、国内外政党比较研究的视角,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以俄为师”的历史轨迹及其革命建国的成败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究,主题是国民党“治党史”中的一个横断面,时限是1920年代,以国民党“师俄”改组为标志,内涵是中国国民党对其党国体制、党务及军队的改造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国民党革命建国方针的历史选择。分析了国民党在建国方针的选择上,从师法英美向师法苏俄转变的原因和过程,为以下内容的展开做了先导和铺垫。第二部分:中国国民党“以俄为师”的理论与实践。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文章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主要从党国体制、党务组织、军队制度三个方面学习苏俄的先进经验,改组了国民党,使其成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革命的、具有群众内聚力的政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国民党师俄的特点。第三部分:中国国民党“以俄为师”革命建国之历史评析。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师俄”革命建国的成败做了具体分析,肯定国民党师俄的成绩,也指出了其不足,同时又与同时期“师俄”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番粗浅的比较。全文的结论是:在对待外国经验的问题上,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只学半套功夫且贯彻不力,要将外国经验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篇论文也体现了以下特点:第一,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学习苏俄的原因、经过、学习内容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对国民党师俄的功过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与中国共产党师俄之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学习外国经验是必要的,但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第二,资料翔实,运用得当,内容丰富,力求使观点的确立有充分的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