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属于世界性问题,贫困的产生也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它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底下,更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质内容则是社会发展滞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将改善民生、扶贫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针对各贫困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扶贫政策,同时进行扶贫方案的设计,历年来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扶贫效果。但是在扶贫过程中,由于大部分贫困户面临的贫困问题并不完全相同,引起其提出的贫困需求也具有一定差异。若依旧选择传统扶贫方式对目前的贫困户提供帮助,将会导致产生很多问题,无法有效改善贫困户目前面临的现状,因此需要设计更为精准的扶贫方式来代替传统扶贫方式,满足各贫困户的不同需求。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开始,武威市就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探讨研究,经过2014年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武威市于2015年就该市的发展现状,明确指出了“17个主要扶贫措施”,该扶贫方案是结合历史扶贫政策进行设计,通过该扶贫方案的实施,武威市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贫困区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询资料以及收集统计相关部门数据和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在回顾和梳理了武威市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到2018年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武威市精准扶贫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对现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根据武威市在实现全面脱贫方面的优势、短板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助力武威精准脱贫的措施和对策建议。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大数据管理模式的引入让精准扶贫工作从贫困户的认定到贫困原因的分析,再到帮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都越来越精细化,通过详细了解、归纳和比对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武威市在落实扶贫政策的时候就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大数据管理模式还让所有的程序和信息更加公开化、透明化,这从根本上减少了扶贫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总之,大数据管理模式在武威市近几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武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1+17+2”的扶贫措施,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地帮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武威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民勤县和凉州区均已通过省级摘帽退出的评估验收。3.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得武威市从传统的零星种养业到现在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方式进行过渡。针对目前脱贫中存在的脱贫致富奔小康信心不足,害怕脱贫脱政策后继续返贫等隐形问题,设施农牧业、特色产业、农副产品、乡村旅游等的发展,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同时,是进一步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