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发现学生在概念学习之前或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想法,我们称之为“相异构想”,它往往阻碍着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物质分类”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存在着各种相异构想,这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探查出学生在“物质分类”相关概念上的相异构想,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有关相异构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物质分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构建了“物质分类”相关概念图,并编制了“物质分类”相异构想的测查问卷。通过对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并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得出初三年级学生“物质分类”相关概念的相异构想。在对所测查出的相异构想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物质分类”相关概念的教学建议。论文共包括八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理由。第二部分,综述国内外有关相异构想的研究,得出了一般相异构想研究的特点和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概念的已有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第三部分,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第四部分,对“物质分类”相关概念进行系统解析,首先通过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接着对相关概念进行内涵解析,最后绘制“物质分类”相关概念图。第五部分,此部分主要是编制测查问卷,包括问卷的编制思路、问卷结构、双向细目表以及问卷的修订。第六部分,此部分主要是问卷的实施,以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出初三学生在“物质分类”概念上的相异构想。第七部分,此部分主要是对问卷探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相异构想进行分类,分为语义干扰性、宏观性质干扰性、生活经验性、概念互换性,并提出了针对“物质分类”概念的教学建议:①激发认知冲突,暴漏学生对“物质分类”相关概念的错误认识,②深入剖析“物质分类”相关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科学认识,③运用概念图,强化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体系的理解。第八部分,指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和需要笔者继续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物质分类”相关概念进行整体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初三学生在此部分的相异构想,并对学生的相异构想进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