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深入推进与发展,大众的体育需求剧增,我国体育资源的稀缺和大众多元体育需求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广西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公共财力有限,发挥社会各主体力量共同致力于公共体育服务是当下较好的发展思路。广西自治区共计76所高校,蕴含了丰富而优质的体育资源,且在课余时段特别是寒暑假的闲置率较高,充分发挥其体育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据笔者研究,广西社区体育资源的供给和居民需求存在失衡,呈现供不应求的现状;而大部分高等院校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体育场地资源、优质而集中的体育人才以及较为丰富的体育信息资源,还具有基础设施配置良好、环境优美舒适等优势。因此,广西高校供给社区体育服务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就目前广西高校服务社区体育的情况来看,其效果不容乐观。在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境:相关主体服务意识不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社区在资源共享上存在冲突,高校安全管理难度加大;高校体育资源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偏低,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场地资源对居民供给有效率低;高校体育人力资源对居民服务内容偏少,频率偏低;高校信息资源开放度与被居民利用度“双低”。笔者分析出制约高校服务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各主体定位不清,责任落空;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宣传不到位;安全管理相对滞后;高校在服务社区过程中缺乏配套措施。为驱动广西高校体育资源有效服务社区体育,笔者建议包括政府、高校、社区在内的各主体拨正定位,主动承责;增强对高校服务供给的宣传;完善高校安全保障机制和高校在服务社区过程中的相关配套措施;并尝试在共享理论的指引下构建“高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