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组织nephrin表达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PIO)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水平的影响;2.进一步观察PIO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的影响,了解PIO保护糖尿病肾损害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将健康清洁级雄性大鼠(n=50)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NC组8只,实验组42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8-72 h后空腹采大鼠尾外周血,血糖≥16.7mmol/L并出现多尿多饮等表现者即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的实验组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M组,n=8)和3组PIO干预组(分别为DR1,DR2,DR3组,PIO干预剂量分别为:10、20、30 mg/kg/d,各组n=8)。造模成功后第7天即0周,于0,4,8周末测大鼠尾外周血血糖,收集大鼠尿液,测定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和尿nephrin(Unep)水平。实验中定期监测大鼠血糖,8周末麻醉大鼠后从腹主动脉取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大鼠留取左侧肾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I),观察肾脏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球平均体积(MGV)、平均肾小球截面积(MGA)、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T)及足突融合率(FPFR)。应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nephrin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2.临床试验部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的糖尿病患者114例,纳入标准:所有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已口服二甲双胍和/或a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但血糖控制不佳(静脉空腹血糖在7-10mmol/L),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3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组,n=25例),尿ACR<30mg/g;(2)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n=61例),30mg/g≤ACR<300mg/g;(3)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n=28例),ACR≥300mg/g。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对照组空腹静脉血糖均小于5.6m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尿中nephrin表达水平。同时将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6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29例,在原有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或a糖苷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磺脲类药物)、吡格列酮组(b组=32例,在原有口服降糖方案二甲双胍和/或a糖苷酶抑制剂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30mg/日),连续口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尿nephrin、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结果1.动物实验部分:(1)stz诱导的4组糖尿病大鼠(dm组、dr1、dr2和dr3组)的外周血血糖和8周末hba1c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4组糖尿病大鼠各组间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末各pio干预组tg均明显低于dm组(p<0.05),dr2、dr3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5)。(2)0周时各组(nc组、dm组、dr1、dr2和dr3组)间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8周末时,4组糖尿病大鼠uacr均显著高于nc组(p<0.01),pio干预组各组uacr均明显低于dm组(p<0.01),且dr2,dr3两组uacr均低于dr1组(p<0.05)。(3)与nc组相比,8周末各糖尿病组电镜下见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模糊不清,有不规则性增厚,且有足突破坏及融合,基底膜厚度(gbmt)及足突融合率(fpfr)均显著高于nc组(p<0.01);各pio干预组gbmt和fpfr均显著高于nc组(p<0.05和p<0.01),却显著低于dm组(p<0.01);且dr2及dr3组gbmt和fpfr明显低于dr1组(均p<0.01)。(4)与nc组相比,8周末4组糖尿病组大鼠的ki、mgv和mga均显著高于nc组(p<0.01)。与dm组相比,pio各干预组(dr1组、dr2和dr3组)的ki和mga均明显降低(p<0.05),且pio干预组三组间相比较,dr2组、dr3组的ki和mga明显低于dr1组(p<0.05);dr1组的mgv略低于dm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dr2、dr3组与dm组相比,mg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周末,各pio干预组尿nephrin肌酐比(uner)排泄均显著低于dm组(p<0.05),dr2和dr3组uner较dr1组显著降低(p<0.05),而dr2和dr3组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6)8周末,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脏nephrin蛋白IOD值:NC组>各PIO组>DM组(P<0.05),各PIO干预组间IOD无统计学差异;RT-PCR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DM组及PIO干预组nephrin 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且PIO干预组低于DM组(P<0.05)),但各PIO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7)相关性分析显示UNER与UACR和KI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1和0.833,P<0.01)。2.临床试验部分:(1)糖尿病组患者尿液中均可检测到nephrin,而NC组患者尿中未检测到nephrin排泄。DN组患者仅检测到微量nephrin排泄,DN2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尿nephrin/尿肌酐比值(UNER)显著高于DN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2)A组和B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年龄、BMI、WHR、FBG、SBP、DBP、HbAlc)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和B组的FBG、HbA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治疗前后UNER及UACR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后UNER及UAC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尿UNER与UACR呈正显著相关(r=0.624,P<0.01)。结论:(1)糖尿病状态下肾组织nephrin表达,尿nephrin排泄增加。(2)吡格列酮可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尿nephrin排泄,且不依赖于降血糖作用。(3)吡格列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足细胞的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该作用其可能与抑制尿nephrin排泄、调节肾组织neph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4)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排泄明显增加,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有关,吡格列酮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nephrin的排泄而发挥直接的肾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导致II型遗传性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缺陷症的突变热点AT Leu99进行了突变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探讨AT Leu99突变导致遗传性AT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此外,本研究
针对当前辐射监测类仪表中高压供电模块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新型高压供电模块的设计.选用反激式电源拓扑结合高绝缘特性高频变压器,优化模块动态响应时间.采用可编程输出电压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DPN患者的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之一,即使联合应用多种镇痛药物也难以缓解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在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以及自噬等诸多过程中起重要作
系统性硬皮病(SSc)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和内脏器官纤维化,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SSc至今尚无控制SSc病情发
运用SVAR模型,选取2000—2018年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正向影响较为平缓但有
文章从信息和数据挖掘的角度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进行总结,要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精准化,建议提升资助对象、资助力度和发放时间的精准性;发挥多元作用,加大
黑鱼俗称乌鳢、乌鱼、财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美誉,是一种淡水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该鱼耐缺氧能力强,病害少,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较快。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