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以其特有的功能影响着现代社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融资的公平性、优化资金配置等方面均优于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传统债务融资方式。近年来,IPO会计造假的案例不断涌现,严重妨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时间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市场秩序,加之目前证券市场上新股发行正处于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时期,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对于拟发行企业而言,上市门槛相对降低,且目前退市制度刚刚建立,还不够完善,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为IPO会计造假的滋生提供了机会。从绿大地到万福生科再到海联讯,监管层对IPO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已逐步加强,这无疑将对市场起到警醒作用,但仍需采取更多的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本文首先总结了关于财务造假的识别信号的研究和关于财务造假的博弈分析的研究,接着总结了与IPO造假相关的理论,其中包括盈余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理论,前两者是关于造假现象产生的原因,而博弈理论是本文所使用的分析IPO财务造假的方法。然后本文对海联讯公司IPO造假事件作一简介,并对海联讯IPO造假进行了博弈分析。分析认为,IPO主体主要包括拟发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承销商、证监会和投资者,本文构建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发行企业、证监会和发行企业、证监会和承销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并结合企业IPO流程构建了博弈树,博弈树的构建以发行企业为起始点,以投资者为终点,发行企业首先作出选择(造假,真实),接着中介机构作出选择(低质量监督,高质量监督),然后是证监会作出选择(监管,不监管),在证监会未能发现企业造假时,媒体有一定的概率发现企业造假,最后是投资者进行选择(购买,不购买)。博弈分析的结果表明:(1)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监督的概率与证监会的处罚力度、监管效率、自身声誉损失成正比,与监督成本成反比。发行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概率与证监会的处罚力度、监管效率、自身声誉损失、修正成本成反比,与造假的额外收益成正比。(2)监管效率越高,监管力度越强,企业造假的概率越低,反之,企业造假概率将变大。同时,被举报或案发的概率越大,企业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概率也越低,反之,企业造假的概率将加大。(3)承销商的违规概率与违规收益成正比,与违规成本、监管效率成反比。从博弈分析的结果来看,监管机构的策略选择是打破IPO造假的关键,监管机构的行为会影响中介机构以及拟发行企业的策略选择。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治理IPO会计造假的基本措施,主要从拟上市企业自身、中介机构以及监管机构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公司独立董事制度;2、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并强化其建设,提高诚信意识,做好“信息鉴证者”;3、加大对公司的监管力度,践行落实信息披露机制;4、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5、提高违法乱纪成本和惩罚力度;6、重视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7、规范审计聘任制度;8、建立健全发行人主动赔付和投资者索赔机制。本文的贡献在于将博弈理论运用到IPO财务造假的治理研究中,结合IPO造假的流程构建了基本的博弈模型,对造假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博弈模型由现有均衡向理想均衡转换的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IPO造假的治理措施。但本文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博弈模型的构建中未对无限次博弈进行探索,并且在案例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数据获取的限制仅能粗略估计各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