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复合是形成良好土壤结构的重要机制,有机无机复合体是土壤中比较活跃的部分,密切影响土壤肥力特性的变化,土壤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进行的。本文以蒙顶山茶园土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茶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土壤铁铝氧化物、腐殖质结合形态、有机无机复合体粒径组成和土壤肥力水平,探讨了在不同种植年限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3.6~20.3g/kg之间,茶园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为11.22~14.59g/kg,两项指标均有着植茶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2)蒙顶山茶园表层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在10.97~13.99g/kg之间,且随着植茶年限增加而增加,茶园土壤的原土复合度在68.13~80.66%之间,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机碳与有机无机复合量、有机无机复合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3)茶园土壤中轻组有机碳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重组有机碳,致使原土复合度下降。但是从轻、重组有机碳增加量占土壤总有机碳增加量的比例来看,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轻组有机碳增加的幅度,表现为追加复合量和复合度,提高了与土壤矿物质相复合的有机碳数量。(4)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在11.68~12.38g/kg之间变动,茶园与非茶园对照之间、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也无明显的规律。茶园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范围在2.67~4.18g/kg,含量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茶园土壤络合态铁含量范围为0.545~0.567g/kg,络合态铝的含量0.0191~0.0199g/kg。植茶后的土壤氧化铁的活化度在22.81~33.76%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与无定形铁、络合态氧化铁、铝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5)茶园土壤腐殖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紧结态腐殖质,其次是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含量最少。蒙顶山茶园土壤高酸度低钙的性质是造成土壤中松结态腐殖质含量远高于稳结态腐殖质含量的重要原因。自然土壤植茶后,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均有所增长,其中松结态腐殖质的增加最为明显。(6)茶园土壤中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在重组有机碳中的百分含量为38.06~43.32%、9.71~10.84%、46.61~52.23%,腐殖质组分在重组中的比例分配为紧结态>松结态>稳结态。茶园土壤松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构成了复合态有机质的主体。茶园土壤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比值为0.73~0.93,比非茶园对照的0.65高,并且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7)茶园土壤质地较轻,土样复合体以砂粒(>50μm)级为主,其次是粗粉粒级(10~50μm),粘粒级复合体含量(<2μm)最低。多年的茶树栽培,使得砂粒级复合体含量减少,粘粒级复合体含量增加,改善了土壤质地偏砂的情况,但是土壤复合体粒级组成中仍以砂粒级复合体为主。(8)与对照相比,茶园土壤各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所增加。<2μm粒级复合体对有机碳的固持作用最强,各粒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随着粒径变粗而下降。单位重量土壤中分布于各粒级复合体中的有机碳量及其占土壤总碳量的比例表现出中细粉粒级(2~10μm)>粘粒级(<2μm)>砂粒级(>50μm)>粗粉粒级(10~50μm)的趋势。(9)蒙项山茶园土壤养分各项指标均高于非茶园对照,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重组有机碳,有机无机复合量、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