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环境治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与日俱增,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窘境,这使社区环境治理陷入公地悲剧。国内外经验表明,生活垃圾分类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出发,结合公地悲剧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和强化理论,在对上海市2011年推动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以来的总体情况进行把握的基础上,以徐汇区为中心,对此次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及其总体实效进行了具体研究,如具有上海垃圾分类模式的“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并综合运用问卷、访谈、观察、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徐汇区三个社区不同模式推动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进行了实地探索。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模式为“行政领导+志愿者组织+居民”模式,即“多中心”分类模式效果最佳。而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的后劲不足,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不够,负向激励如罚款形同虚设,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集体行动依旧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