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有着较高的相关性,所以探索研究新的、灵敏度高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是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交叉学科。检测基因突变的经典及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多种,如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其中分析基因双链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分析基因单链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较为常用。RFLP和SSCP方法检测灵敏度低,阳性检测率高,但随着与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联合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它们具备了检测灵敏度高、分离度高和检测效率高的特点。探索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可为肿瘤的准确诊断和预警提供更为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本论文以此为目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可靠完整的适用于RFLP及SSCP技术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分离体系用于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并探讨了相关的分离机理,为更进一步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本论文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毛细管电泳在肿瘤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是基于基因双链RFLP技术的双链DNA毛细管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其分离机理的研究和第三部分基于基因单链SSCP技术的单链DNA毛细管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其分离机理的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肿瘤相关物及基因突变分析的研究进展,肿瘤相关物研究进展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肿瘤标志物三方面,基因突变分析进展则主要集中在包括SSCP和RFLP等方法的应用研究上。 第二部分双链DNA毛细管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其分离机理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建立基因双链分离体系,以自制线性聚丙烯酰胺为分离介质并结合自己修饰的涂层毛细管柱,建立了分离pBR322/BsuRI的双链分离体系,方法是系统研究了SLPA浓度、温度、分离电压、甘露醇添加剂、pH等因素对双链DNA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LPA浓度提高,DNA的分离度先提高后降低,在6%时能够达到对pBR322/BsuRI各片段的最佳分离;②温度在25℃,分离电压在13kV时为最佳条件,电压升高会降低分离度,使出峰时间缩短;③甘露醇与分离介质中硼酸反应而改变了分离介质的特性,降低了pH,从而提高双链DNA的分离效果,最佳浓度为8%;④pH降低进样量有所提高,峰宽变窄,对分离度的提高不如加入甘露醇的效果好。本分离体系最终可以达到同时分离20bp-600bp的双链DNA,符合RFLP分析基因突变的要求。同时实验数据表明DNA在该分离体系中电泳淌度的常用对数与SLPA浓度呈线性关系,结果P<0.01,证明分离机理属于Ogston模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