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修饰的PAMAM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因治疗的过程中,基因载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常用的阳离子聚合物/质粒DNA非病毒基因治疗载体来讲,其与质粒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疏水等。而在基因传递的过程中,疏水作用究竟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受到重视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首先,本文参考文献,在液相中对PAMAM(polyamidoamine)进行了表面修饰,为了体现疏水性的作用,我们选择了带有苯环的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作为表面修饰物。核磁共振检测证明了PAMAM表面连接了足够的氨基酸残基,生成了表面既有氨基(在水溶液中会带正电荷)又有大量疏水基的PAMAM氨基酸修饰物。采用了质粒提取试剂盒,色谱法和聚乙二醇法提取了得到实验所需的质粒,并利用电泳和紫外吸收来检测了质粒的质量和浓度,使之能够用于后续的实验。为了考查新聚合物和质粒形成的复合物的自聚过程,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荧光发射,多角度激光散射和透射电镜从不同的方面显示了聚合物和质粒DNA之间的作用和质粒的缩合。聚合物对于动物细胞的毒性实验和转染效率实验反应了新聚合物的生物毒性和最终的转染效率。在低的浓度下,聚合物有相对较弱的毒性,在电荷比例为5的时候,修饰Phe和Trp的聚合物能够大大提高绿色荧光蛋白在非洲绿猿肾细胞中的表达效率。最终说明,含疏水基的氨基酸在PAMAM表面的引入,改变了PAMAM和质粒DNA之间的自聚过程,并最终提高了细胞转染的效率,说明了疏水作用在基因传递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以及化学性质引起科学界广泛的关注。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状是影响纳米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将纳米粒子组装成二维或三维结构可以产
Cu2ZnSnS4(CZTS)、SnS和CH3NH3PbI3是薄膜太阳电池研究中广泛关注的半导体材料。本论文以CuCl2、ZnCl2、SnCl2和硫脲的甲醇溶液为前驱体溶液,采用热解法制备了CZTS薄膜,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不同热解次数的CZTS薄膜对S22-/S2-电对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并组装了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测试了其光伏性能;以偏钨酸铵(H40N6O40W12·xH2O)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