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发展,事关国家未来发展大计。我国农村儿童数量占据全国14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的57%,《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指出农村地区已经具有追求更加科学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意识,但仍然具有较大进步空间。笔者在前期调研阶段发现Y村儿童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彼此之间较为陌生,严重缺乏沟通且合作意愿较低,缺乏对于合作技巧的认识和运用。二是部分儿童尊重意识需要增强,互帮互助的意识和行动力也有待于提高。三是部分儿童心理力量较弱自我效能感较低,缺乏自信。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利于Y村儿童的积极健康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确立三个研究目的:第一,了解村中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评估儿童的发展情况包括心理力量、良好品格以及关系的连接情况;第二,促进Y村儿童正向发展,成为积极发展的儿童;第三,探索正向发展理论视角下对农村儿童进行干预的效果。笔者以正向发展理论为视角,确定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如何在正向发展理论指导下培养积极发展的儿童;第二,以正向发展理论为指导培养积极儿童的效果如何。本文选取正向发展理论中5Cs中的3Cs——心理力量(自信)、关系的连接、良好的品格三个方面为介入目标,以自我效能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亲子关系为介入内容,以优势视角、增能理论和生命教育理论为介入策略,设计“向阳花开”成长小组七节小组活动和“绿植行动”四次社区活动,帮助Y村儿童改善上述三个方面的状况。笔者与实习机构社工一起走访邀请村中小学生,以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方式组成小组。选取陈建文、黄希庭(2004)编制的社会适应性量表中人际适应性分问卷和香港中文大学丹尼尔、安德鲁编制的中国青年积极发展量表中的部分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在机构领导和机构督导的帮助下确定了前后测问卷,将前后测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笔者对组员们的家长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从家长的角度了解组员的前后变化,一句访谈资料做出定性评估,并根据过程评估量表和社工们在活动中的观察分享做出过程评估,一句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以及过程评估的结果得出研究结论。以正向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正向发展理论五个维度中的三个方面为目标,以自我效能感、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亲子关系为介入内容,以优势视角、增能理论和生命教育理论为介入策略,进行小组活动和社区活动,可以满足Y村儿童目前的发展需要,达成促进农村儿童正向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