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进入了急速的思想与文化、经济与科技的蜕变、演进和发展的阶段,随之带来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艺术创作上的美学思想和观点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获得了一种大胆地颠覆一切既有价值的反叛精神。正是这种新思想、新精神,造就了生机勃勃、多元发展的当代建筑。建筑空间作为建筑的灵魂,也随之成为这些新的美学思维的集中彰显之处。其空间形式较之以往,在功能布局上更加灵活,在精神表达上也更具独特性,所以,类型异常丰富,个性和时代性也更加鲜明。它们的自由、多变、抽象、含混以及相互之间的巨大差异,在给当代建筑师带来新视野、新思路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困惑和迷茫。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对当今纷繁芜杂的建筑空间进行了艺术倾向上的梳理;理性地分析了各种空间形式的具体生成手法;揭示了形式背后的内在本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文章明确了当代建筑空间三个方面的内涵,总结了它在哲学性、个人意志表达和设计方法上的新特征,此外,结合当代美学思维;归纳了目前主流和先锋的三种典型空间艺术倾向,它们分别是:新现代主义倾向、非线性倾向和非理性倾向。在理清这些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本文将语言学的方法引入到具体的空间形式生成手法的分析中来,针对不同倾向空间各自的美学观点及形式特征,结合国内外大量实例,分别从空间语义和空间句法两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中,语义的方面,分析了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也就是空间形式和意义的关系问题,主要涉及空间构成要素以及各种意指方式所进行的表意,即它们实际“携带”含意的方式;句法方面,分析了事物的内部关系,涉及到空间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则。语言学的视角为研究形式迥异的当代空间,寻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评价和考量的方法,这使得不同倾向空间之间的纵向关系变得异常清晰。从而使我们对于各倾向空间之间的深层联系和普遍规律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认清了三种不同倾向的空间在美学思维和空间形式上具有的两个本质上的来源,即包含在建筑之中的社会文化蕴涵和自然界所潜在的创造美的方式。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倾向空间形式共生的可能性——相同的语境和语义的客观性。阐明了时代精神所给予建筑创作的内在力量,以及将美学思想融入创作手法以获得具有持久魅力的艺术形式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