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简单接受信息的WEB1.0到互动性、参与性很强的WEB2.0,人类真正进入信息时代,而信息社会对每一位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到目前其内涵和外延都发展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是终身学习和知识结构更新与创新的必备技能。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信息素养正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同时制定相关的培养目标与评价体系,已逐渐成为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了信息素养的发展演变、评评价标准,同时以安徽省部分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例,对其信息素养现状进行现状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为进一步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从几个方而论述:第1章介绍了信息素养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思路和创新点等。第2章对信息索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和信息素养的概念演变情况,以及与信息素养相关的定义。第3章详细介绍了几个影响较大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以及结合当前网络情况制定信息索养的评价标准。第4章依据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养标准,制定了“安徽地区高校在读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利用个别访谈,在线问卷调查、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运用Excel2007及SPSS19.0分析软件,同时借助问卷星网站的相关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第5章通过对在读研究生的性别、学历、英语水平、信息素养课程开设状况和总体状况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意识薄弱、缺乏有效引导、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转变观念、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发挥导师的言传身教的作用,逐步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和内容、引入Big6技能进行嵌入式教学、推行学科馆员制定等多种方式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