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着用地低效粗放、建设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保护耕地、优化“三生”用地结构和布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举措。本文在深入领会国家有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依托和林格尔县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项目研究,结合和林格尔县区域特点,选取产业收入比重等18项特征指标,建立了村庄发展类型分类指标体系,并通过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全县150个村庄进行了类型划分,最终确定了各类型村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差异化的选取模型优化所需的主导目标及约束条件,采用最优线性规划模型对不同类型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其次通过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三生三线”统筹管控体系,对村庄建设活动实施有效的管控与引导。从而使和林格尔县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更具有针对性,也为不同类型村庄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指明了方向,实现了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目标的衔接。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和林格尔县村庄发展类型分类指标体系由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程度、人口因素、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等5个准则层和产业收入比重等18个指标层构成。(2)和林格尔县150个村庄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产业发展型村庄32个、城郊融合型村庄17个、交通枢纽型村庄4个、农业主导型村庄61个、休闲观光旅游型村庄8个、拆迁归并型村庄28个。(3)不同类型村庄应依据自身土地利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导向,成为不同类型村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空间管控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4)不同类型村庄应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以产业发展型的新营子村为例,取经济效益作为规划主导目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约束条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更有利于该村今后乡村经济发展。(5)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三生三线”统筹管控体系主要包括构建“三生空间”管控、划定“三线”管控、分级细化管控三个方面,其中“三生空间”实施弹性管控,“三线”实施刚性管控。村庄各类土地利用活动需严格遵循各类空间的管控规则,最终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土地利用空间管控导向。(6)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结果、空间管控规则及土地利用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村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以新营子村为例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优化结果为生活空间增加30.47hm~2、生产空间增加21.71hm~2、生态空间共减少52.18hm~2,减少部分未涉及到生态控制区。优化布局结果体现了该村产业发展型的乡村发展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