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二尖瓣成形术早期预后的术前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通过回访成形术后早期的效果对术前危险因素做一分析。结果入组患者528例,随访患者493人(93.3%),平均年龄50.07±13.23岁,其中男性患者329人(66.7%),合并房颤者103人(20.9%),其中退行性病变者364人(73.8%),缺血性病变者77人(15.6%),术前EF值62.03±9.2%,术前超声提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1.6±5.0mm/m2,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233例(47.3%),其中190人(38.5%)合并行三尖瓣成形术,51人(10.3%)应用成形环。术后死亡7例,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患者7例,复查提示二尖瓣中量及以上返流者45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影响二尖瓣成形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合并房颤(32.2%vs19.4%,p=0.023)、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66.1%vs44.7%,p=0.002)、术前EF值(59.1±10.2vs62.4±9.0,p=0.009),较大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33.5±5.1mm/m2vs31.4±5.0mm/m2,p=0.003)、功能性二尖瓣返流(20.3%vs13.1%,p=0.034),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可作为预测术后危险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HR1.061,95%CI1.002-1.124,p=0.042),手术前后左室内径改变(主要是缩小)越大,术后事件发生率降低(HR0.015,95%CI<0.001-0.428,p=0.014)。对于退行性二尖瓣返流患者而言,单因素分析示其术前危险因素为:女性(53.7%vs70.0%,p=0.035)、合并房颤(31.7%vs18.6%,p=0.048)、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65.9%vs41.2%,p=0.003)、术前EF值(62.2±8.2%vs64.9±6.5%,p=0.019),较大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33.4±4.4mm/m2vs31.8±4.3mm/m2,p=0.026)、功能性二尖瓣返流(12.2%vs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可作为预测术后危险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HR1.109,95%CI1.031-1.192,p=0.005),手术前后左室内径改变(主要是缩小)越大,术后事件发生率降低(HR0.008,95%CI<0.001.0.726, p=0.036)。以术前舒张末期左室内径对其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35mm/m2的患者较<35mm/m2者术后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cox回归显示计算危险预测值为35.9mm/m2。结论术前左心室大小与二尖瓣成形早期预后明显相关,术后左心室改变(缩小)程度越大,术后早期事件发生率降低,对于二尖瓣退行性返流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35mm/m2的患者不适合行二尖瓣成形术。